酵素饮品这些年在健康圈挺火,但有些朋友喝了之后会拉肚子。要弄清楚为啥会这样,得从它的成分和咱们肠道的工作原理说起,再给大家讲讲怎么科学应对。
酵素饮品为啥会让人拉肚子?
市售酵素饮品其实是用植物原料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出来的复合液体,主要成分是活的微生物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这俩都可能影响肠道的稳定状态。有研究显示,每毫升酵素饮品里的活菌数量能达到10万到1000万不等,比普通发酵乳多10到100倍。这么多活菌进入肠道,可能会打乱咱们原本的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菌群失调性腹泻。
另外,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浓度能达到每升3-5克,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这些酸性物质会刺激肠道蠕动,要是肠道比较敏感,就可能让蠕动乱了节奏,导致拉肚子。日本的研究发现,喝5℃的酵素饮品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蠕动速度比健康人快了42%,说明温度低的酵素对敏感肠道影响更大。
拉肚子要先分清类型
肠道敏感型腹泻
如果本身有肠易激综合征,酵素饮品的冷刺激和酸性成分可能会触发肠道的高敏感反应。典型表现是拉肚子的时候肚子痛,拉完就舒服点,而且大便常规检查没异常。这种情况建议先让肠道“休息”一下,喝40-45℃的温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可以用物理方法缓解肠道痉挛。
可能是感染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测数据,没经过灭菌的酵素饮品里,大肠菌群超标的比例有12.3%。如果饮品被致病菌污染,就会引发急性肠道感染,表现为一天拉5-8次水样便、肚脐周围绞痛,还可能有点低烧(37.5-38.5℃)。如果拉的大便有黏液或脓血、持续高烧,或者腹泻超过2天,得赶紧去做检查,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拉肚子了怎么科学应对?
- 急性期先让肠道歇会儿 拉肚子最厉害的6-12小时里,别吃固体食物,喝稀释的米汤或者口服补液盐补充营养。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说,这样能让腹泻时间缩短30%。
- 饮食要慢慢调整 遵循“三低”原则——低纤维、低脂肪、低乳糖,慢慢让肠道重新适应。急性期别吃芹菜、燕麦这些高纤维的,恢复得差不多了再慢慢加膳食纤维。
- 补液要讲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配方:1升温水加5克盐和20克葡萄糖,每次拉肚子后喝200ml。如果脱水严重(比如尿量少、眼窝凹陷),得赶紧去医院打点滴补液。
- 益生菌要分阶段补 拉肚子最厉害的时候别吃益生菌,缓解后(24-72小时)可以先吃单一菌株的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等72小时后恢复得差不多了,再慢慢增加益生菌的种类,帮肠道菌群重新建立平衡。
长期喝酵素要注意这些
选标了“灭菌处理”的产品,里面的菌量能降到每毫升1000个以下,相对安全。第一次喝要测试耐受性,先喝15ml,像给宝宝加辅食一样慢慢加量。储存的时候要放在4-8℃的冰箱里,喝之前先放到室温(20-25℃)再喝,避免冷刺激。孕妇、小孩和免疫力低的人,肠道屏障比较弱,最好别喝酵素饮品。
总的来说,酵素饮品虽然流行,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了解它为什么会导致腹泻,学会鉴别拉肚子的类型,再按照科学的方法应对,才能既避免麻烦,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是容易拉肚子的人,或者特殊人群,更要谨慎选择和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