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交里,美食常是联系感情的纽带,但好多人都被餐后胃痛的问题烦着。有研究显示,不少人在社交聚餐后会出现肠胃不舒服,这和特定的饮食方式、就餐习惯关系很大。弄清楚主要原因再做好防护,才能既享受美食,又护好肠胃。
重油重盐的菜,肠胃“扛不住”
聚餐时常见的重油重盐菜,会给消化系统添不少负担。有实验发现,吃太多高脂肪食物,胃排空的时间会比平时慢40%左右,这就容易让人觉得上腹胀胀的、隐隐作痛。吃盐太多也得注意,有些复合调料里的钠含量说不定是每天推荐量的好几倍,长期吃可能会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建议选菜时优先挑清蒸、白灼这种低脂做法的,也可以主动跟服务员说少放油盐。
餐厅的卫生,得“看仔细”
公共卫生监测发现,有些餐饮具的微生物还是超标,尤其是凉菜的菌落总数容易控制不好。防护可以用“三个看”的方法:看看餐厅有没有透明厨房能看到后厨卫生,看看凉菜是不是在单独的区域做,看看工作人员有没有戴手套、口罩这些卫生防护。自助取餐的时候,尽量错开别人的取餐位置,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吃太快、喝酒,都会“打乱”肠胃节奏
研究神经和肠胃关系的专家发现,人吃饱的信号从肠胃传到大脑需要约20分钟。社交时大家聊得热闹,很容易吃太快,等反应过来已经吃多了,就会胀得难受。喝酒还会打乱消化液的分泌,实验显示酒精会让胃酸分泌减少35%左右,更影响消化。建议用双筷分餐(一双夹菜、一双自己吃)来控制节奏,每口饭嚼20次以上,这样能慢慢延长用餐时间,餐后胀肚子的情况会少很多。
想护肠胃,得“多管齐下”
要建立科学的防护习惯,得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 选对餐厅:优先选卫生许可证、评级这些信息都公示的餐厅,最好有透明厨房能看到后厨操作;
- 搭配饭菜:试着按“3:2:1”来吃(蔬菜菌菇占一半,优质蛋白比如鱼、蛋、瘦肉占3成,主食比如米饭、面条占2成);
- 慢慢吃:吃饭前先喝两口温水帮肠胃做准备,每道菜之间间隔15分钟左右再吃下一道;
- 应急办法:如果经常不舒服,可以找医生开点益生菌或者消化酶之类的辅助补充,但得听医生的。
如果餐后不舒服老不好,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查肠胃功能。要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得做碳13呼气试验这些专业检查,先排除肠胃有没有长东西之类的器质性问题。其实偶尔胃痛是身体在提醒你要注意了,比起自己随便吃药,调整饮食模式才更关键。掌握这些防护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吃好喝好,肠胃也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