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因长期不良姿势,让颈椎承受的力学负担变异常。如果出现头晕眼花还伴随四肢无力,得警惕颈椎退行性病变——《中华骨科杂志》的研究显示,30-50岁人群中约67%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其中12%可能发展成压迫性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脑供血调节失衡
颈椎两侧横突孔里的椎动脉,负责给脑部供应约15%的血液。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骨质增生(骨赘)或血管痉挛可能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这种血流情况变化会引发以下特征性表现:
- 动态性眩晕:脖子活动时,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供血不稳定,比如转头时会出现体位性眩晕;
- 视觉功能障碍:看东西模糊,还可能有眼球震颤,像视觉信号突然断了似的;
- 神经肌肉异常:脑干网状结构供血不够,可能突然出现肌张力异常,比如短暂的肢体无力;
- 认知功能波动:部分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记忆减退等脑功能调节异常。
《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证实,85%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当脖子旋转超过45度时,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会发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超过30%,说明脖子活动和脑血流变化关系很大。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信号传导障碍
当颈椎退变压迫到脊髓,神经信号的传导通道就会被堵,这种压迫损伤是慢慢加重的,主要有这些表现:
- 运动功能渐进性损害:早期会出现下肢协调不好,比如走路不稳、平衡能力下降;
- 精细动作能力下降:手的握力变弱,系鞋带、写字等精细动作做起来没那么准;
- 感觉功能异常:身上特定部位的皮肤会出现节段性的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
- 反射活动异常:膝跳反射、踝反射变得亢进,可能会出现病理反射征阳性。
国际脊柱功能研究会的数据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从出现四肢无力到影响行走能力,平均要18个月,这说明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很关键。
临床评估与诊疗要点
出现以下警示症状,要及时去做专业评估:
- 突然头晕,还伴随单侧听力急剧下降;
- 四肢无力越来越重,还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
- 检查发现病理反射征阳性;
- 出现Horner综合征(比如瞳孔缩小、眼睑下垂)。
就诊时建议准备这些:
- 颈部能转多大角度的记录;
- 什么姿势会引发症状的描述;
- 之前做过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比如X光、MRI、CT);
- 以前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怎么样的情况。
现在的诊断技术能精准区分类型:MRI可以看脊髓受压的程度,CT血管造影能观察椎动脉的走向,动态X光片能判断颈椎稳不稳。治疗方案要根据压迫的位置、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
预防与康复策略
日常防护要注意这几点:
- 每工作45分钟,就做一下颈部肌肉的放松训练;
- 保持正确坐姿,屏幕高度要能平视;
- 选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
- 推荐蛙泳这类低冲击力的运动。
特别提醒:如果出现持续头晕或四肢无力,别盲目做颈部按摩或牵引。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神经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是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
总之,颈椎退行性病变引发的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可能意味着椎动脉或脊髓受到压迫。早识别警示症状、及时做专业检查、规范治疗,加上日常的防护和康复,才能更好保护颈椎功能,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