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来得快、症状明显,夏天更容易发作,大多和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有关。如果出现持续发烧加肚子痛,得警惕是不是胃肠黏膜发了急性炎症。
为啥会得急性肠胃炎?
- 病菌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这些病毒,还有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这类细菌,是主要“凶手”——70%以上的病例都是吃了带病菌的食物或水引起的。
- 吃错东西:短时间内又吃热的又喝冰的,或者一下子吃太多,会让胃肠黏膜的血管忽缩忽胀,胃液分泌也会乱套。
- 肚子着凉:肚子受冻会让肠胃蠕动乱掉,比如局部温度降3℃,肠道肌肉收缩次数会多20%。
有哪些典型症状?
典型表现是“发烧+肚子痛+拉肚子”三联征,要重点留意这些情况:
- 拉肚子太频繁:一天拉稀超过6次,而且停不下来;
- 烧得厉害:体温一直超过38.3℃,还打寒战;
- 脱水了:嘴巴干、皮肤捏起来不马上回弹(比如手背皮肤捏起来,要过一会儿才恢复原样);
- 大便异常:大便里有黏液、脓,或者能看到血。
在家怎么护理?
- 补水很关键:少量多次喝,优先选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这种能让水分吸收效率比白开水高30%以上,避免脱水。
- 饮食慢慢来:急性发作期过了再慢慢恢复饮食,先喝米汤、稀粥这些好消化的,别吃纤维多的(比如芹菜、韭菜)或刺激性食物。
- 物理降温/热敷:发烧时用温水擦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大血管地方;肚子痛可以热敷,但要控制温度,别烫伤皮肤。
- 止泻别乱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吸附性止泻药,再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益生菌能帮着把肠道里的好细菌养回来。
药物治疗要注意啥?
治疗得按医生指导来:
- 黏膜保护剂:能帮着减轻胃肠黏膜的刺激;
- 微生态制剂:就是益生菌这类,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 解痉药:针对肚子像抽筋一样痛的情况,是对症缓解的。
特别提醒:抗生素不能随便用!只有确定是细菌感染(比如大便培养出细菌),才考虑用。
啥时候必须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就诊:
- 循环不好:一直头晕、尿量明显变少(比如半天都没尿);
- 肚子痛加重:肚子有固定的压痛,或者按下去再放开时更痛(反跳痛);
- 孩子/老人异常:小婴儿前囟门凹陷、哭的时候没眼泪;
- 意识有问题:一直迷迷糊糊、反应迟钝。
怎么预防最有效?
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减少得急性肠胃炎的概率:
- 管好食物:生的(比如生肉)和熟的(比如凉拌菜)要分开处理,食物放冰箱低温保存;
- 外面吃饭选对店:优先选消毒规范、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 认真洗手:用七步洗手法——手心、手背、指缝、指尖都要洗到;
- 别让肚子着凉:尤其是夏天吹空调、冬天出门,多穿几层衣服护着肚子。
急性肠胃炎虽然常见,但只要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预防,出现症状及时正确护理,大多能很快恢复。就算真的中招,只要没出现严重情况,也不用太慌——关键是早重视、早处理,别硬扛着拖成大事。把这些细节记在心上,就能少遭这份罪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