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遇到过排便时反酸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肚子里压力变化,导致胃和食管之间的压力差失衡了。研究发现,当排便用力让腹腔压力升高时,如果食管下端的“阀门”(食管下括约肌)没管好,胃里的东西就可能反流到食管里。这种情况和肠胃蠕动不协调、食管自身的防御能力变弱等因素都有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流?
吃的东西有关系
- 刺激性食物:辣椒里的辣椒素会刺激胃酸分泌更多,油炸食品不容易消化,会让胃排空变慢;
- 碳酸饮料:里面的气泡会让胃里压力变大,更容易反酸;
- 吃饭和排便的时间:刚吃完饭就去排便,会让肠胃的压力“叠加”,增加反流风险。
肠胃蠕动的问题
临床观察发现,肠道蠕动不正常的话,可能通过体内的胃肠激素影响食管下端“阀门”的功能;而且肠道里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也可能参与这种蠕动调节。
食管本身的变化
做过胃镜的长期反流患者,不少会有食管黏膜增生的情况,这种变化会让食管的抗反流“屏障”更弱,反过来加重反流。
怎么应对?
先调整饮食
- 少吃多餐:可以分成5-6小餐吃,每次别吃太多;
- 控制食物温度:食物最好在38-42℃之间,别太烫也别太凉;
- 选抗酸的食物:比如碱性的海带、菠菜,能保护胃黏膜的山药、秋葵,还有优质蛋白比如鸡胸肉、豆制品。
改变习惯
- 调整如厕姿势:上厕所时尽量半蹲,膝盖弯度超过120度;
- 适当运动:可以选八段锦里调理脾胃的动作,或者餐后慢慢走一走;
- 注意姿势:吃完饭后别弯腰,睡觉的时候把上半身垫高一点(头高脚低)。
药物要遵医嘱
- 促动力药:要听医生的话,选对吃药时间;
- 抑酸药:偶尔反酸可以用H2受体拮抗剂,经常反酸要规范用质子泵抑制剂(疗程得遵医嘱);
- 黏膜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要按正确时间吃。
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 吞咽疼超过2周;
- 没刻意减肥但体重明显下降;
- 晚上反酸影响睡觉;
- 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比如拉黑便、呕血)。
特殊人群要注意
- 孕妇尽量先不用药,用饮食、行为调整的方法;
- 老人用药要注意不同药之间的相互影响;
- 胖的人可以练呼吸来调整肚子里的压力。
临床发现,只要系统化管理,大部分轻度反流的人3个月内症状会好转。建议大家记个症状日记,把吃的东西、排便情况和反酸的关系记下来,方便调整适合自己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