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后槽牙根部会突然冒出肿包,这时候得警惕一种叫“根尖周炎”的牙病——它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炎症,大多是龋齿没及时治,导致牙髓坏死,细菌顺着根管跑到根尖区域引发的。除此之外,牙齿外伤、咬太硬的东西造成咬合创伤,或者牙周病导致牙体损伤,也会给细菌可乘之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成年人得根尖周炎的概率不低。牙齿硬组织上的小裂纹就像“细菌通道”,要是感染一直没消,还可能破坏周围的骨头。还有些患者因为牙髓坏死,牙神经不敏感了,可能没明显牙疼,只是慢性炎症悄悄发展。
炎症表现及全身影响
根尖周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咬东西时剧烈疼,有人说像“电击一样”,晚上疼得更厉害,压根睡不好。要是急性发作,脸会肿起来,炎症穿破骨膜还会形成脓肿,严重的还会发烧、淋巴结变大。去医院拍片子的话,能看到根尖周围有“黑影”,说明骨头已经被破坏了。还有种“静止型”情况得注意——有些人只是牙龈上有个小窦道(像小疙瘩)或者稍微有点不舒服,但片子显示骨头破坏可能超过2厘米。要是没规范治疗,根尖周炎可能发展成颌骨骨髓炎,炎症还可能顺着血液跑到全身,引发心内膜炎之类的严重问题。
临床治疗方案
治疗的关键是把根管里的感染源清干净。现在常用显微设备加超声冲洗做根管治疗,能清楚清理根管里的脏东西。急性期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具体得听医生的。根管治疗做完后,得做个牙冠把牙齿包起来,恢复它的形状和功能——要是牙齿坏得厉害,比如剩残冠残根,可能还需要桩核技术加固。整个治疗过程要定期复查,拍片子看骨头有没有长好。
应急处理原则
要是突然发作,能先做这些应急处理:1. 冷敷消肿: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肿的那侧脸,每次15分钟左右,间断着敷;2. 保持口腔干净:用温盐水漱口,能清洁局部;3. 吃软的食物:别用疼的那侧嚼东西,避免加重刺激;4. 赶紧去医院:要是脸肿了或者疼得停不下来,得立刻就诊。特别提醒——绝对不能自己挑破肿包排脓!乱弄可能让感染扩散到颌面部的间隙里,引发更严重的蜂窝织炎。有数据显示,大概15%的并发症患者是因为错误处理才住的院。
预防措施体系
要想不得根尖周炎,做好预防最关键:1. 定期查牙:每6-12个月去口腔科做次专业检查;2. 正确刷牙:用巴氏刷牙法,再用牙线清牙缝里的菌斑;3. 龋齿早治:要是牙齿对冷热敏感或者咬东西不舒服,赶紧去看;4. 运动戴牙套:做对抗性运动(比如篮球、拳击)时,戴防护牙套保护牙齿。研究显示,坚持这些预防措施能大大降低得根尖周炎的风险。
其实,根尖周炎大多是从龋齿慢慢发展来的,早发现早治疗能避免很多麻烦。牙齿是要陪我们一辈子的,得定期维护——平时做好口腔清洁,定期检查,有问题及时治,就能远离根尖周炎的困扰。要是真得了病,也别慌,规范治疗加上后续维护,能保住牙齿,避免并发症。牙齿健康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