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问题,治疗就像给口腔做“系统维护”,需要分阶段一步步推进——从清除“病根”的基础治疗,到修复结构的手术干预,再到长期巩固的支持治疗,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方法与日常配合。
基础治疗是牙周病的“第一步”,核心任务是把牙周袋里的牙菌斑、牙结石这些“隐形致病源”清干净。现在常用超声波洁治配合根面平整技术,能深入牙缝和牙根表面,彻底清除藏在里面的致病细菌。临床研究显示,做完系统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平均能缩小1-2毫米,相当于给牙周“减了压”。
如果牙齿松动超过3毫米,就得帮它“搭支架”——医生会用牙周夹板把松动牙和旁边健康牙固定在一起,再调整咬合,让牙齿重新获得稳定支撑。另外,戒烟对牙周修复特别有帮助,治疗期间尽量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抽烟、少熬夜,能让效果更持久。
手术治疗:牙周组织的“重建工程”
当基础治疗解决不了复杂问题时,就得靠手术“重建牙周结构”。现在手术多采用微创方式,比如骨增量手术能补回萎缩的牙槽骨,用骨替代材料帮牙周重新“立住”;如果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暴露,膜龈手术能有效盖住暴露的牙根,研究显示术后牙本质敏感的情况85%都会缓解。还有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用生物膜当“脚手架”,让牙周组织按顺序生长,临床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的牙周附着改善比传统手术多30%。术后要注意48小时内冰敷,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刺激伤口。
支持治疗:牙周健康的“终身保养”
支持治疗是牙周健康的“终身保养”,像汽车定期做保养一样重要。建议每3-6个月去医院做一次专业牙周检查,医生用探针测测牙周袋深度有没有变化。日常护理得“个性化”,比如后牙区用牙缝刷清得更干净,刷牙要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斜45度对着牙龈沟,轻轻颤动着刷,能彻底清理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细菌。追踪研究显示,坚持定期维护的患者,5年内牙周病复发率能降低65%。
自己在家也能做“牙周自检”:晨起轻舔牙龈,看看有没有出血;咬东西时感受牙齿有没有松动;定期用牙线清牙缝,检查清洁度。如果有持续口臭,或者牙龈颜色变成深红、发紫,要及时去做专业评估。
牙周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牙周健康可不只是口腔的事,研究证实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所以牙周治疗已成为全身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牙周筛查,糖尿病患者每6个月就得查一次牙周。现在强调“预防-治疗-维护”的全周期管理,还有数字化口扫技术,能让患者直观看到牙周组织的变化趋势,比如牙槽骨有没有萎缩、牙龈有没有退缩,更清楚自己的口腔状况。
总之,牙周病治疗不是“一次性解决”,而是“长期战役”——从基础治疗清垃圾,到手术补结构,再到日常保养防复发,每一步都得跟上。而且牙周和全身健康紧密相连,重视牙周护理,就是在守护整个身体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