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基础评估]
A --> C[病原学排查]
A --> D[特殊检测]
B --> B1[外阴视诊:红斑/水肿分级]
B --> B2[分泌物pH值检测]
C --> C1[细菌培养+药敏]
C --> C2[真菌镜检+培养]
C --> C3[HSV-PCR检测]
D --> D1[皮肤点刺试验:化学物过敏]
D --> D2[活检:HE染色+免疫组化]
D --> D3[阴道微生态分析]
判断逻辑:
基础评估优先:
外阴视诊发现弥漫性红斑+水肿→提示非感染性炎症
分泌物pH>4.5→排除细菌性阴道病(阈值:pH≤4.5为正常)
病原学排查逻辑:
细菌培养阳性→需鉴别是否定植菌(菌落计数<10^4 CFU/ml支持非特异性炎症)
HSV-PCR阳性→直接诊断为疱疹性外阴炎
特殊检测指征:
慢性病程(>6周)→需活检排除硬化性苔藓/肿瘤
过敏史患者→皮肤点刺试验鉴别接触性皮炎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分泌物pH
3.8-4.5
>4.5提示微生态失衡,需排除混合感染
细菌培养
无优势菌生长
混合菌群生长(如葡萄球菌+肠球菌)→可能为继发感染而非病因
真菌镜检
阴性
假菌丝阳性→需按念珠菌病治疗,否定"未特指"诊断
血常规-WBC
(4-10)×10^9/L
升高提示合并细菌感染,需抗生素干预
空腹血糖
3.9-6.1 mmol/L
≥7.0 mmol/L→糖尿病相关外阴炎,需调整降糖方案
CD4+计数
500-1600/μL
<200/μL→免疫缺陷相关炎症,需排查机会性感染
活检炎性浸润
偶见淋巴细胞
密集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提示慢性炎症,需延长抗炎疗程
四、诊断流程要点
首步排除特定病因:
所有患者必须完成真菌镜检+细菌培养+pH检测
支持诊断的关键:
符合必须条件 + 病原学检测阴性 + 激素治疗有效
避免误诊的陷阱:
外阴瘙痒伴白色分泌物≠念珠菌病(需镜检确认)
老年患者外阴萎缩勿误诊为"未特指炎症"(需雌激素水平检测)
参考文献:
《中华妇产科杂志》外阴疾病诊断指南(2023)
UpToDate: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of vulvovagin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