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真菌病Other specified Mycos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2:34:54
编码1F2Y

关键词

索引词Mycoses、其他特指的真菌病、地丝菌病、地丝菌感染、念珠地丝菌引起的地丝菌病、Saprochaete capitata菌引起的地丝菌病、地丝菌口炎、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感染、真菌感染肺,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真菌感染鼻窦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上颌窦真菌感染、真菌性脓毒症未提及脓毒性休克、真菌性脓毒症伴脓毒性休克、镰刀菌病、镰刀菌感染、播散性镰刀菌病
缩写OTF
别名指定真菌病、明确真菌感染、特定类型真菌病

其他特指的真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临床标本(血液、组织、体液、皮肤刮片)中分离培养出致病真菌(如地霉属、镰刀菌属、暗色孢科真菌等),并经形态学和生化鉴定确认。
      •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特征性真菌结构(菌丝、孢子、酵母细胞),特殊染色(PAS、GMS)阳性。
    • 分子检测阳性
      • PCR检测检出特异性真菌基因序列(如镰刀菌的EF-1α基因、暗色真菌的rDNA ITS区)。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黏膜损害:持续红斑/鳞屑/水疱(镰刀菌病)、皮下肉芽肿或脓肿(暗色真菌病)。
      • 系统性感染:发热≥38℃伴呼吸系统症状(肺曲霉病)、神经系统症状(隐球菌脑膜炎)。
    • 宿主风险因素
      • 免疫抑制状态(HIV/AIDS、器官移植、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 环境暴露史(园艺活动、接触腐殖质/潮湿防护装备)。
    • 影像学特征
      • 肺部CT显示结节/空洞(肺曲霉病),头颅MRI显示脑膜强化/肉芽肿(隐球菌病)。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宿主高风险因素 + 典型临床表现。
      • 血清学检测阳性(如G试验>80 pg/mL或GM试验>0.5 ODI)。
      • 影像学特征符合真菌感染模式。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血清学检测] A --> E[病理学检查] B --> B1[真菌培养] B --> B2[直接镜检] B --> B3[分子检测 PCR] C --> C1[胸部CT] C --> C2[腹部超声/CT] C --> C3[头颅MRI] D --> D1[G试验 β-1,3-D-葡聚糖] D --> D2[GM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 D --> D3[特异性抗体检测] E --> E1[组织活检] E --> E2[特殊染色 PAS/GMS]

判断逻辑

  1. 真菌培养

    • 解读:阳性结果可确诊,但耗时长(2-4周);阴性不能排除感染(敏感性60-80%)。
    • 关联:需结合镜检和分子检测提高检出率。
  2. 直接镜检

    • 解读:快速初筛(10-30分钟),发现菌丝/孢子提示感染;阴性需进一步培养。
    • 关键:暗色真菌需观察棕色菌丝,镰刀菌需见镰刀状大分生孢子。
  3. 分子检测(PCR)

    • 解读:特异性>95%,适用于培养阴性或紧急诊断(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局限:无法区分定植与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
  4. G试验/GM试验

    • 解读
      • G试验阳性(>80 pg/mL)提示念珠菌/曲霉感染,但隐球菌/毛霉阴性。
      • GM试验阳性(>0.5 ODI)支持曲霉感染。
    • 关联:两者联合可提高曲霉病诊断敏感性至90%。
  5.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
      • "晕轮征"(早期曲霉病)、"空气新月征"(恢复期)具特异性。
    • 头颅MRI
      • 脑实质粟粒样结节+脑膜强化提示隐球菌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培养阳性:直接确诊,需鉴定菌种以指导治疗(如镰刀菌对棘白菌素耐药)。
    • 镜检见暗色菌丝:提示暗色真菌感染,需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
  2.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 + ESR>50 mm/h:提示活动性感染或播散风险。
    • 处理建议:需排查深部器官受累(如心脏超声排除真菌性心内膜炎)。
  3. 血清学检测

    • G试验持续阳性:提示治疗无效或复发,需调整抗真菌方案。
    • GM试验转阴:治疗有效指标,但需每2周监测至阴性。
  4. 血常规

    • 白细胞降低(<4×10⁹/L):免疫抑制宿主预后不良标志。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能合并过敏性真菌病(如ABPA)。
  5. 组织病理学

    • 肉芽肿伴真菌侵入血管:提示侵袭性感染,需静脉抗真菌治疗。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 IDSA《曲霉病诊疗指南》(2016修订版)
  2. ESCMID/ECMM《罕见酵母菌感染诊疗共识》(2020)
  3. WHO《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指南》
关联真菌性肠感染指向它处
条目曲霉病1F20
条目胃肠蛙粪真菌病1F21
条目芽生菌病1F22
条目念珠菌病1F23
条目着色芽生菌病1F24
条目球孢子菌病1F25
条目耳霉病1F26
条目隐球菌病1F27
条目皮肤癣菌病1F28
条目真菌性足菌肿1F29
条目组织胞浆菌病1F2A
条目洛博芽生菌病1F2B
条目毛霉病1F2C
条目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1F2D
条目副球孢子菌病1F2E
条目暗色丝孢霉病1F2F
条目肺孢子虫病1F2G
条目赛多孢子菌病1F2H
条目孢子丝菌病1F2J
条目篮状菌病1F2K
条目伊蒙菌病1F2L
条目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感染KA63
条目其他特指的真菌病1F2Y
条目未特指的真菌病1F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