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病毒性肺炎Unspecified Viral pneumonia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Viral pneumonia、未特指的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急性病毒性肺炎、间质性病毒性肺炎、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病毒性双侧肺炎、病毒性大叶性肺炎、病毒性化脓性肺炎、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流感病毒以外的病毒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缩写未特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NOS、Viral-pneumonia-NOS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致因属性XB5G职业作为辅助因素
XB80非职业相关性
XB17职业作为主要因素
具有病因1D82.Y其他特指的巨细胞病毒病
1D82.Z巨细胞病毒病,未特指的
1D82.0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1D82.1巨细胞病毒性胰腺炎
1E90.1水痘脑膜炎
1E90.0水痘不伴并发症
1E90.Y水痘伴其他特指的并发症
1E90.Z水痘,未特指的
1E90.2水痘脑炎
1F03.2麻疹并发脑膜炎
1F03.0麻疹不伴并发症
1F03.Y麻疹伴其他并发症
1F03.1麻疹并发脑炎
1F02.2风疹不伴并发症
1F02.1风疹性关节炎
1F02.Y风疹伴其他特指的并发症
1F02.0风疹伴神经系统并发症
未特指的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病毒性肺炎(ICD11代码:CA40.1Z)是一种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肺的细支气管和肺泡。这类肺炎的具体病原体尚未明确或无法通过现有检测手段确定。它属于病毒性肺炎的一个子类,通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伴有全身性不适。
病因学特征
-
致病病毒种类:
- 未特指的病毒性肺炎可由众多病毒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冠状病毒等。
- 由于诊断技术限制或其他原因,某些情况下病原体可能无法被精确鉴定。
-
传播途径:
-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到空气中,进而感染他人。
- 接触污染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
易感人群:
-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并且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 季节因素也会影响发病率,冬季和春季是高发期。
病理机制
-
病毒入侵与繁殖:
- 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如鼻咽部)黏膜细胞内复制,随后沿气道向下扩散至下呼吸道。
- 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进一步增殖,破坏局部组织结构,引发炎症反应。
-
免疫反应:
- 宿主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可导致肺组织损伤,特别是当过度活跃的细胞因子风暴发生时,会加重病情进展。
- 某些情况下,病毒还可能直接损害肺泡上皮细胞,干扰气体交换功能。
-
病理变化:
- 可观察到间质性肺炎改变,即肺间质充血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 肺实质受损可能导致实变区域形成,影像学检查可见斑片状或弥漫性阴影。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起病常见,患者通常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
- 全身不适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亦较为普遍。
- 部分病例可能伴有消化系统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体征:
- 查体时听诊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或干啰音,严重时可见紫绀、心动过速等缺氧表现。
- 重症患者可能会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Fields Virology》、相关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及研究文献。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当前医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对于具体病例仍需结合实际情况及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