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面对地震灾害,建议提升自救能力与健康意识!

作者:张熙
2025-04-01 09:35:01阅读时长3分钟1225字
面对地震灾害,建议提升自救能力与健康意识!
急诊科创伤地震灾害自救能力健康意识创伤急救水源性疾病心理创伤食物短缺营养不良急救知识水源污染心理支持均衡饮食

内容摘要

面对地震灾害,提升自救能力与健康意识至关重要。了解创伤急救、水源性疾病预防、心理创伤干预和食物短缺应对措施,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安全健康。

前段时间,缅甸中部发生了一次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14颗在轨卫星,如高分四号、高分三号等,对灾区进行多角度、多时相观测。这些卫星快速变轨、精准成像,数小时内就获取了首幅灾区影像,24小时内完成20次成像任务,还提供了16景有效数据和3景历史数据共享,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关键支撑,让各方救援力量能迅速掌握灾情并制定救援计划。

地震灾害中的创伤与急救

地震来袭,建筑物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塌,致使大量人员受伤,骨折、内出血、外伤等情况屡见不鲜。及时的医疗救助和创伤处理可是救援的首要任务。要是创伤后没能及时处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会引发伤口感染、失血过多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在第一时间,我们能采取一些初步急救措施:

  1. 遇到出血情况,要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按压止血;
  2. 有伤口的话,用清洁的纱布进行包扎;
  3. 如果怀疑有骨折,尽量找木板等物品固定骨折部位。

这些简单的急救方法,能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为伤者争取更多生机。所以,个人和家庭最好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还可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有备无患。

水源污染与水源性疾病

地震如同一个破坏者,可能会破坏供水系统,让污水趁机渗入饮用水源。在这种情况下,霍乱、痢疾等水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大大增加。研究表明,水源污染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会显著上升。

水源污染主要是因为地震破坏了水管等供水设施,污水和脏东西进入了原本干净的水源。要鉴别安全饮用水,我们可以:

  1. 观察水的颜色,清澈无杂质的相对安全;
  2. 闻闻气味,有刺鼻异味的水肯定不能喝;
  3. 使用简易过滤装置过滤一下。

家庭最好储备一些净水设备或消毒剂,以防突发情况。同时,日常生活中就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灾难发生后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疾病传播。

心理创伤与心理健康干预

地震的可怕场景如同一把重锤,给幸存者的内心带来极大冲击,他们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心理创伤,像焦虑、抑郁,甚至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创伤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也会有一定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情绪、行为等方面来识别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低落、失眠、容易受到惊吓等。对于心理创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专业人士聊聊内心的痛苦;
  2. 参与心理支持小组,和有相同经历的人互相鼓励。

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陪伴受灾者度过难关。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定期自我评估,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食物短缺与营养不良

灾区供应链中断,如同给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很容易出现食物短缺的情况。特别是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这些脆弱群体,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有研究显示,食物短缺一段时间后,这些脆弱群体的免疫力会明显下降,食物短缺对健康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食物短缺时,我们要合理分配有限的食物资源,优先保证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分给他们。家庭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易于储存且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像罐头、干粮等。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此次地震救援行动展示了科技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也提醒我们面对自然灾害,要内外兼修,提升自救能力与健康意识,构建安全健康社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晚期乳腺癌患者逆转病情,肿瘤坏死感染咋应对?
高风险人群注意!旅途心血管风险这样防与救!
关淑怡病危敲响警钟!中老年人如何守护身心健康?
落水救援、古装拍摄,这些健康风险和安全建议要牢记!
高海拔旅行这样做,远离珠峰东坡式失温风险!
支付宝活动如何赋能健康科普、提升健康素养?
三招教你全流程保护中医就医权益!
10只大闸蟹吃进肚脱水入院,大闸蟹到底该咋吃!
废弃矿硐为何成夺命陷阱?这些风险要警惕!
安全气囊伤人、孩子心理创伤,交通事故难题咋解决?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