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友热议高铁站台是否应全面禁烟,认为这比禁止吃泡面更紧迫。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称,站台多为露天环境,目前未禁烟,会设吸烟区及设施。但站台顶棚和人流密集使空气流通差,二手烟易滞留,还存在火灾隐患,公共场所控烟精细化管理难题亟待解决。
高铁站台吸烟,藏着多少健康与安全危机?
二手烟暴露没有“安全水平”,其中的70余种致癌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问题,长期暴露还会增加肺癌风险。站台顶棚和密集人流限制了二手烟扩散,让周边乘客吸入高浓度污染物。孕妇吸入二手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儿童呼吸道敏感,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此外,未熄灭的烟头若被丢在垃圾桶、座椅缝隙或绿化带,可能引发火灾。2023年某火车站就曾因烟头引发火灾,造成候车厅部分损毁。从法规上看,虽有室外吸烟区不得设在行人必经通道的规定,但铁路部门对站台控烟缺乏细化规定,部分城市已将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纳入禁烟范围,高铁站台管理标准却滞后。
国内国际都在行动,高铁站台禁烟有何可借鉴?
国内上海、深圳等地已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公共交通室外站台禁烟。如《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要求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全面禁烟,深圳将站台吸烟纳入违规处罚范畴。国际上,欧美多国在交通枢纽全面禁烟,英国车站禁止室内及站台吸烟,违规罚款最高达£200;日本新干线站台虽允许吸烟,但严格限定吸烟区位置并配备监控。铁路部门目前仅设吸烟区,未解决顶棚封闭环境下的空气循环问题,需结合地方立法与技术手段,建立“禁烟+分区管理”双轨制。
四招助力高铁站台无烟化,你准备好了吗?
短期来看,铁路部门可参考上海模式,在站台显眼处增设禁烟标识,用广播循环提醒,安排工作人员巡查重点区域。引导吸烟者去远离候车区的露天吸烟区,强化烟头熄灭监管,配备防风灭烟桶。长期而言,要推动国家层面将高铁站台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禁烟范围,明确吸烟区不得位于旅客必经路径,推广深圳等地经验。建立乘客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官方平台增设“控烟监督”功能,定期发布站台空气质量检测报告。通过车站电子屏、列车宣传视频普及二手烟危害,针对高危群体强调“呼吸权优先”原则,联合医疗机构开展站台急救演练。 高铁站台禁烟需多方协作,通过立法、管理和公众参与,保障公众健康与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