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返回家园本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但你知道吗?其中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强调,洪灾后返家存在多重安全隐患,需要进行系统性防控。就像前段时间南方某城市,因忽视防疫,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开来。所以,为了帮大家消除返家过程中的健康风险,这里有一份科学、可操作的返家防疫指南,可要仔细看哦!
洪灾后房屋,安全检查与消毒别忽视!
- 现象解读:洪灾过后,房屋可能满目疮痍,存在着房屋结构受损、电路漏电、煤气泄漏等隐患,这些就像隐藏的“杀手”,随时可能导致人身伤亡。
- 科学原理:洪灾的冲击使得建筑材料可能被腐蚀变形,电路容易短路,这不仅可能引发火灾,还会让人有触电的危险;而煤气泄漏更是可怕,一旦遇到火源就可能引发爆炸。
- 实操方案:
- 结构检查:进入房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墙体是否有裂缝、地基有没有塌陷等结构问题。要是发现情况比较严重,最好联系专业机构来进行评估,确保安全后再进入。
- 电路和煤气检测:先断开总电源,认真检测电线的绝缘层是否破损;然后关闭煤气总阀,用肥皂水检测煤气是否泄漏。
- 消毒处理:可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比如把84消毒液稀释)喷洒墙面和地面。家具能曝晒的就曝晒,像餐具这类能煮沸的就煮沸消毒。
- 误区纠正:很多人觉得靠“嗅觉判断煤气泄漏”就行,其实这并不可靠,还是得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才行。
饮用水安全,这些水源处理要点要掌握!
- 现象解读:洪水就像一个“大染缸”,可能会污染水源,一旦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很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
- 科学原理:洪水中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像霍乱弧菌,还有化学污染物。如果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水,腹泻、肝炎等疾病可能就会找上门来。
- 实操方案:
- 选择安全水源:优先选择瓶装水或者政府供应的安全水。要是用的是自备井,得先彻底清淤,按照说明投放漂白粉进行消毒,之后再抽水使用。
- 自来水处理:自来水首次使用前,要放空管道里滞留的水,然后把水煮沸1-3分钟再饮用。
- 误区纠正:有人认为“煮沸能完全分解化学污染物”,这是不对的,还得结合水源检测数据来判断水是否安全。
防蚊防鼠,虫媒传染病防控不能少!
- 现象解读:洪水退去后,蚊虫会大量滋生,像基孔肯雅热等疾病就是通过伊蚊传播的。
- 科学原理:伊蚊的幼虫喜欢在静止的水中繁殖,被它叮咬后就可能感染病毒。而鼠类也很危险,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等病原体。
- 实操方案:
- 灭蚊措施:清除屋内积水的容器,减少伊蚊的繁殖地。可以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家里装上纱窗,晚上睡觉时再用上蚊帐,双重防护。
- 防鼠方法:把毒饵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再配合使用粘鼠板。平时要保持环境干燥,不要留下食物残渣,让老鼠没有生存的空间。
- 误区纠正:有些人觉得“被叮咬后无症状即无需就医”,其实如果发热还伴有关节痛,一定要及时去排查基孔肯雅热。
受污染食物处理,健康监测很重要!
- 现象解读: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就像“定时炸弹”,可能携带致病菌或毒素,吃了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 科学原理:霉变的食物会产生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化学污染物(如农药)还容易溶于水,吃了受污染的食物很可能会导致中毒。
- 实操方案:
- 食物处理:不管是什么食物,只要被洪水接触过,哪怕是密封包装的,都要全部丢弃。
- 健康监测:如果出现腹泻、皮疹、持续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在48小时内就医,并且告诉医生自己有洪灾暴露史。
- 误区纠正:很多人以为“高温烹饪可完全杀菌”,但像黄曲霉素这类毒素是耐高温的,所以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还是不要吃。
心理调适与长期健康管理,别让心理问题拖后腿!
- 现象解读:灾后很多人会出现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让身体更容易生病。
- 科学原理: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 实操方案:
- 建立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睡觉前不要使用电子设备,让自己能更好地入睡。
- 寻求社会支持:多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情绪,要是感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如12320公共卫生热线)寻求帮助。
- 误区纠正:有人觉得“心理问题无需专业干预”,其实如果情绪低落持续2周以上,还是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结语
洪灾返家要遵循“安全 - 消毒 - 饮水 - 防虫 - 监测”五步原则。科学的防疫指南和个人防护相结合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关注官方的防疫信息,不要依赖那些未经验证的“土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措施来降低健康风险。特别是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需要在社区的指导下返家,并且要优先排查慢性病管理风险。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到家中,重建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