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患者宜温肾通络,坚持规范治疗 立冬之后,寒气渐重,慢阻肺病患者易出现气短、咳喘加重等现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指出,中医认为“寒伤肾阳”,肾不纳气是导致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他建议慢阻肺病患者在冬季从食疗、穴位按摩、艾灸保暖、呼吸锻炼等多方面入手,增强肺功能,平稳过冬。食疗是温肾补肺的有效方式,可适当使用熟地、黄精、人参、枸杞子等药食同源物质熬粥或煲汤;按摩列缺、太渊等穴位对肺有保健作用;艾灸关元穴或选择艾叶、干姜、肉桂煎水泡脚也有助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周敏强调,慢阻肺病是终身疾病,需长期规范治疗,病情稳定不等于治愈,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戒烟、呼吸康复和预防急性加重。
控糖求“稳”,避免认知误区 冬季饮食结构变化大,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血糖波动。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肖新华指出,公众对糖尿病存在“主食越少越好”“无糖食品随便吃”“血糖越低越好”等认知误区。他建议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全谷物、杂豆、薯类等升糖较慢的主食,并明确“无糖食品”可能含淀粉、油脂等升糖成分。血糖控制应遵循“平稳达标”原则,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等风险。肖新华提醒,长期熬夜、高糖饮料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使2型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建议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预防。
警惕呼吸道传染病,家庭消毒讲科学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科学环境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起居重“藏” 立冬后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以利阳气潜藏。白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饮食宜“温” 少食生冷,多食羊肉、牛肉、韭菜、桂圆等温补食物,搭配山药、黑芝麻等滋阴食材防止上火。多喝热汤热水补充水分。
保暖防“寒” 重点防护头、颈、腰、脚等部位,睡前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选择太极拳、瑜伽等和缓室内运动,避免大汗淋漓。
养生有道:御寒、固精、藏神志 立冬养生核心在于“御寒、固精、藏神志”,宜早卧晚起、静坐冥思,通过食补填补精气。督脉日光灸可选择晴朗无风日上午,静晒后背15-30分钟至全身微热。
饮食有节:冬藏补肾 立冬饮食重在“藏”与“厚”,可食用温热补益食物及当归、熟地等药材。黑色食材如黑豆、黑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推荐立冬补肾羹:黑豆50克、黑米20克、核桃仁10克、板栗块慢炖,关火前加黑芝麻与黄冰糖,食用时撒肉桂粉。
起居有常:避寒藏阳 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原则,规避严酷寒气。
重点部位保暖不可忽视 颈部、头部、脚部需重点防护,心脑血管病患者尤需注意。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内衣、中层保暖毛衣、外层防风外套。
运动锻炼讲究时机与强度 避免清晨低温时段剧烈运动,选择上午九点后至下午四点间进行快走、太极拳等运动至微汗。尽量22时前休息,23时前入睡。
饮食调理需要精准适配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宣磊建议冬季补充含钙(牛奶、豆制品、海带)和含铁(猪肉、蛋黄、黑木耳)食物提高御寒能力。
立冬养肾“黄金期” 冷面(20℃凉水洗脸)、温齿(35℃温水漱口)、热足(42℃内热水泡脚)可护肾强身。黑色食材如黑米、黑豆、黑芝麻是养肾补虚佳品。宣磊推荐养生浓浆:黑豆50克、黑芝麻30克、黑米20克、核桃10克、红枣搅碎煮制。
科学养生方案 起居:23点前入睡,注意腰腹足部保暖 饮食:温补与清润结合,推荐黑米粥、萝卜羊肉汤 运动:日出后温和锻炼,每日穴位按摩 情绪:控制波动,避免过度思虑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体虚易感冒者、关节怕冷人群 禁忌人群:高血压危象期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分油脂摄入 常见误区:避免过度穿衣,每周安排1-2天清淡饮食 风险应对:运动前充分热身,每日饮水1500ml以上预防上火 循序渐进实践养生方案,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