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姥姥被蜱虫咬ICU抢救15天,延误就医病死率升3倍!

热点新闻 / 责任编辑:张熙2025-08-26 09:30:01 - 阅读时长2分钟 - 993字
蜱虫叮咬可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疾病,老年群体更易受威胁。及时就医和科学预防至关重要,包括做好防护、早期识别与处理。
蜱虫叮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老年人预防措施及时就医科学防护病原体携带多器官损伤免疫系统衰退驱虫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健康管理
徐姥姥被蜱虫咬ICU抢救15天,延误就医病死率升3倍!

近期,82岁网红“徐姥姥”在玉米地劳作时被蜱虫叮咬,随后出现发热、血小板骤降、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紧急送医后转入ICU抢救15天才脱离生命危险。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对蜱虫危害的关注。

蜱虫叮咬有多致命?三大健康警示敲响警钟

  • 特殊生理结构与超强病原体携带能力:蜱虫口器呈倒钩状,能深扎皮肤持续吸血超12小时,而蚊虫叮咬仅0.01秒。它体内可携带8种以上病原体,像新型布尼亚病毒、莱姆病螺旋体等。此次徐姥姥就同时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无形体病,复合感染加速病情恶化,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崩溃及多器官损伤。
  • SFTS高致死率,老年群体更脆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对老年人致死率高达15%-30%,远高于青壮年。徐姥姥82岁,免疫系统衰退且有慢性病史,机体难以抵御病毒攻击。研究显示,6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是其他年龄组的2 - 3倍。
  • 延误就医,病情不可逆进展:医生强调,蜱虫叮咬后超24小时未就医,病死率提升3倍。徐姥姥初期症状被误判为普通发热,延误36小时就医,错过黄金救治期,发展为脓毒症休克,需依赖升压药维持生命。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这些措施要记牢

  • 做好防护:户外劳作时,要穿戴长袖长裤,使用含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重点防护裤脚、袖口等暴露部位。劳作后,立即检查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腰部,看是否有蜱虫附着。
  • 早期识别与处理:发现蜱虫叮咬,用尖头镊子垂直拔除,避免捏爆虫体。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乏力、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若出现高热(>39℃)或出血倾向,需24小时内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接触史。
  • 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建议6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增加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测。家属要掌握蜱虫叮咬急救知识,减少高龄者单独进入草木茂盛区域。

构建多维度防控体系,抵御蜱虫威胁

  • 公共卫生层面:政府需加强蜱虫活跃区域,如玉米地、林区的病媒监测与消杀。医疗机构要建立蜱虫叮咬的快速诊断流程,优先检测SFTS和无形体病。
  • 基层医疗实践:社区卫生中心可开展“蜱虫防治知识讲座”,针对老年群体发放驱虫剂,并示范正确移除蜱虫的方法。
  • 科研进展应用:中国科学院2024年临床试验有新型SFTS疫苗研发进展,显示了未来防控的可能性,但当前仍需依赖预防措施。 徐姥姥的案例提醒我们,要重视蜱虫防护,科学预防、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降低蜱传疾病威胁。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夏季防蜱虫攻略来了,快做好防护远离危害!夏季防蜱虫攻略来了,快做好防护远离危害!
  • 夏季防蜱虫攻略请收好,让你远离健康危机!夏季防蜱虫攻略请收好,让你远离健康危机!
  • 建议:蜱虫病防控个人、就医、社区三方协同!建议:蜱虫病防控个人、就医、社区三方协同!
  • 警惕蜱虫病威胁,四招助力你和家人远离病魔!警惕蜱虫病威胁,四招助力你和家人远离病魔!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