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单侧堵塞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大多和三类情况有关——鼻子本身结构异常、鼻腔里长了东西,或是炎症刺激。有研究显示,慢性鼻塞里约4成是结构问题导致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鼻中隔偏曲,占了结构异常的近7成。先搞清楚不同原因的表现,能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别耽误治疗。
结构异常:鼻中隔歪了是主要原因
鼻中隔是分隔两个鼻孔的“骨性隔挡”,本来应该直直的,要是歪了(医学上叫“鼻中隔偏曲”),就会挡住一侧鼻孔的气流。它歪的原因一半多是先天发育时没长直,还有约3成是外伤撞的(比如打球被撞到鼻子)。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直单侧鼻塞,还会跟着头疼,约4成患者会偶尔流鼻血。医生会用鼻内镜评估偏曲程度,如果歪得超过15度,手术矫正的效果会更好。
占位性病变:鼻腔里的“小肿块”挡路
鼻腔里长东西就像“占道经营”,直接堵着气流。常见的有三种:鼻息肉(过敏体质的人容易长,会让人闻不到味道)、下鼻甲肥大(慢性鼻炎里7成多是这个原因,长期炎症刺激鼻甲肿起来),还有鼻腔肿瘤(虽然只占3%,但要警惕恶性的可能)。这些“小肿块”越大,鼻塞越严重。
炎症反应:鼻塞会“忽好忽坏”
炎症引起的鼻塞不是固定不变的,会跟着病情变。比如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会肿到正常的3倍大——我国约18%的人有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作时(比如春秋花粉季),6成多会出现单侧鼻塞。要是感染了(比如感冒合并鼻窦炎),流黄脓鼻涕的时候,还会出现两边鼻孔“交替堵”的情况。
在家就能做的“鼻塞自查”
教大家五步简单自查,能帮你初步判断情况:① 记“晨起鼻塞”:早上起床时,鼻塞是不是固定在某一侧?② 体位试验:躺着翻个身(比如从左侧翻到右侧),看鼻塞有没有缓解?③ 闻味道对比:用两边鼻子分别闻醋、香水,有没有一边闻不到?④ 测气流:对着手心呼气,两边气流是不是一样大?⑤ 记“环境日记”:比如接触花粉、冷空气、宠物后,鼻塞会不会加重?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单侧鼻塞超过2周没好;伴随头疼、耳朵闷胀、嗅觉明显减退;孩子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发育)。
精准检查+针对性治疗
要明确原因,医生会用三种检查:① 前鼻镜:最基础的,用小镜子照鼻子,能查到8成左右的问题;② 鼻内镜:能深入鼻腔,发现7毫米以下的小病变(比如小息肉、早期肿瘤);③ CT三维重建:看骨性结构(比如鼻中隔、鼻窦)有没有异常的“金标准”。
治疗方案要“对因下药”:鼻中隔偏曲需要手术矫正,有效率能达到9成多;炎症或息肉问题,常用鼻用激素加上生理盐水冲洗;生物制剂能让鼻息肉复发率降到15%以下(但要遵医嘱用)。
做好5点,预防鼻塞复发
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鼻塞,治好后都要注意预防复发:① 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灰尘、雾霾;② 定期洗鼻子:用生理盐水冲鼻腔,保持清洁;③ 避开刺激物:二手烟、甲醛、油漆、冷空气要尽量躲;④ 保护鼻子:运动、玩耍时别撞到鼻子,受伤了及时处理;⑤ 控制慢性炎症:有鼻炎、鼻窦炎要赶紧治,别让炎症长期刺激鼻腔。
单侧鼻塞看起来小,但可能藏着结构、炎症甚至肿瘤的问题。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别自己乱喷药或拖着——先找专科医生查清楚原因,再针对性治疗。早干预,才能早点摆脱“堵鼻子”的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