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腹泻超两周?警惕病原菌危害,及时就医防肠损!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29 11:46:27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60字
持续性腹泻的感染性病因,基于最新医学研究阐释细菌、病毒、寄生虫的致病机制,提供症状识别、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的完整诊疗路径,指导建立科学防控体系。
腹泻肠道感染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粪便检测抗生素使用肠道菌群免疫调节饮食管理
持续腹泻超两周?警惕病原菌危害,及时就医防肠损!

持续性腹泻是很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中超过40%是由感染引起的。如果腹泻持续14天以上,就得留意是不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这些病原微生物在“伤害”肠道——它们会通过不同方式破坏肠道的正常状态,需要系统的检查和治疗。

不同病原体的“搞事”方式

像大肠杆菌这类致病菌,会用特殊的“黏附因子”牢牢粘在肠黏膜上,还会分泌毒素打乱肠道细胞的正常信号传递。有些菌株甚至会释放“外膜囊泡”,干扰肠道细胞的生死过程,让损伤更严重。而痢疾杆菌更“直接”,会用“侵袭性蛋白”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连接,导致炎症渗出——表现为拉黏液脓血便,总觉得拉不干净(医学上叫“里急后重”),大便检查能看到白细胞明显增多。

轮状病毒是“儿童腹泻常客”,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或者用沾了病毒的手摸嘴。它的外壳特别“抗造”,能扛住胃酸的破坏,顺利进入小肠。病毒钻进小肠上皮细胞后,会影响一种叫“双糖酶”的分泌(这种酶帮肠道吸收糖分和水分),一旦被干扰,肠道里的水分没法正常吸收,就会引发“渗透性腹泻”,拉出来的全是水样便。诺如病毒更“爱凑热闹”,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秋冬),容易在幼儿园、学校这类集体场所爆发,典型表现是突然拉水样便、呕吐,还会伴随电解质紊乱(比如缺钠、低钾)。虽然大多能自己好,但老人和小孩身体弱,要特别小心脱水——比如口干、尿少、精神差,得赶紧喝口服补液盐补水。

寄生虫也会“悄悄搞破坏”。比如贾第虫,会用吸盘牢牢吸在十二指肠上,影响营养吸收,导致拉“脂肪泻”——大便油油的,飘在水面上冲不下去。阿米巴原虫更“凶残”,会分泌蛋白酶破坏肠黏膜,形成像“烧瓶”一样的溃疡(口小底大),还会打乱肠道菌群的平衡,表现为时好时坏的腹泻和腹胀。这类感染不容易靠症状判断,得通过大便抗原检测才能确诊。

感染后,肠道“后遗症”要重视

就算感染好了,肠道也可能“没缓过来”。研究发现,急性感染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像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这类“好细菌”会明显减少,“坏细菌”可能趁机“作乱”。这种菌群失衡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和肠易激综合征(比如经常肚子痛、拉肚子)有关。所以用抗生素一定要“听医生的”,别随便用广谱抗生素(能杀很多细菌的),不然把“好细菌”也杀掉,反而加重菌群紊乱。

遇到持续性腹泻,这么办才对

医生会按“三步”帮你查清楚:第一步是“问症状”——比如每天拉几次、大便是什么样的(水样?脓血样?油油的?)、有没有发热、肚子痛的位置(比如左下腹还是脐周)、有没有脱水(口干、尿少、精神差);第二步是“做检查”——比如大便常规(看有没有白细胞、红细胞)、病原体PCR检测(精准查有没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电解质测定(看有没有缺钠、低钾);第三步是“看内部”——必要时做小肠胶囊内镜,像吃胶囊一样,能拍小肠内部的照片,看看有没有溃疡或损伤。

治疗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稳住基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喝口服补液盐就行),别随便用止泻药(有些止泻药会把毒素留在肠道里,反而加重病情);第二是“对准靶子”——查出来是细菌感染,就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寄生虫,就用打虫药;是病毒,不用抗生素(因为没用);第三是“慢慢调理”——补充益生菌帮肠道菌群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先吃清淡的粥、面条,再慢慢加蔬菜、瘦肉,别一下子吃油腻、辛辣或生冷的。

预防腹泻,关键是“防感染”

基础预防“三件事”:① 吃熟的——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蛋、海鲜,别吃生的或半生的;② 喝开的——水要烧开了再喝,别喝生水;③ 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别用脏手摸嘴、揉眼睛。

环境消毒“别偷懒”——如果家里有人拉肚子,呕吐物或大便要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比如84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处理,避免病毒或细菌扩散到其他地方。

特殊人群“特殊护”:旅行者要提前查目的地的常见病原体(比如热带地区有霍乱、寄生虫),别吃路边摊的生食物;免疫力低的人(比如癌症化疗患者、艾滋病患者)别吃生鱼片、生蔬菜,避免感染;小孩要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

持续性腹泻不是“忍忍就好”的小毛病,是肠道在“喊救命”——提示你可能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了,或者肠道菌群乱了。只有通过系统的检查找到原因,再针对性治疗,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记住:出现持续性腹泻,别自己乱吃药(比如随便吃抗生素或止泻药),赶紧去医院,让医生帮你“找准靶子”治。只要规范诊疗、科学调理,大多数人都能恢复肠道的正常状态,重新吃嘛嘛香!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吃对食物能增强免疫力吗?吃对食物能增强免疫力吗?
  • 豆渣这样吃!代谢脂代谢双提升,肠道免疫双双受益豆渣这样吃!代谢脂代谢双提升,肠道免疫双双受益
  • 每天这样吃白菜,肠道健康皮肤亮每天这样吃白菜,肠道健康皮肤亮
  • 大麦仁这样吃,抗氧化护眼控血糖全搞定!大麦仁这样吃,抗氧化护眼控血糖全搞定!
  • 科学搭配维生素+蛋白,增强免疫屏障降低感染风险科学搭配维生素+蛋白,增强免疫屏障降低感染风险
  • 内脏脂肪增加心脏病风险如何减脂内脏脂肪增加心脏病风险如何减脂
  • 喝姜蜂蜜能减肥?科学解析热量真相与有效减重策略喝姜蜂蜜能减肥?科学解析热量真相与有效减重策略
  • 苦丁茶减重真相:科学搭配助你安全瘦苦丁茶减重真相:科学搭配助你安全瘦
  • 科学减重新突破:五大代谢策略告别无效节食科学减重新突破:五大代谢策略告别无效节食
  • 苦荞茶减重真相:成分解析与科学饮用关键苦荞茶减重真相:成分解析与科学饮用关键
  • 早餐营养搭配指南:科学提升全天活力早餐营养搭配指南:科学提升全天活力
  • 夜间进食推高代谢风险,三步调整助健康瘦身夜间进食推高代谢风险,三步调整助健康瘦身
  • 科学吃龙虾:高蛋白防贫血,注意加热与量!科学吃龙虾:高蛋白防贫血,注意加热与量!
  • 芹菜减肥真相:能吃但别傻吃芹菜减肥真相:能吃但别傻吃
  • 代糖与体重管理:解析甜味剂影响健康的三重机制代糖与体重管理:解析甜味剂影响健康的三重机制
  • 玉米吃对瘦6斤:营养师教搭配时间避营养坑玉米吃对瘦6斤:营养师教搭配时间避营养坑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