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全身平扫是很常用的基础影像检查方法,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能拍出人体各部位的横断面图像。现在的设备单次全身扫描时间不到30秒,辐射剂量控制在5毫西弗以内,大概相当于日常自然辐射1年半的量。它对钙化灶、出血性病变以及器官形态的改变都比较敏感。
脑部病变检测价值
做颅脑检查时,CT对急性出血的检出率能超过98%,能清楚看到高密度的血肿部位。脑梗死患者发病6小时后,CT能看到低密度的缺血病灶。用三维重建技术还能准确测量脑室的容积,帮助评估脑萎缩的程度。不过要注意,对于小于1厘米的垂体微腺瘤,可能会有漏诊的情况。
呼吸系统诊断优势
胸部CT能识别磨玻璃样病变、肺实变和肺部结节。用低剂量螺旋CT做筛查,能让肺癌死亡率相对降低20%,对5毫米以下的磨玻璃结节检出率能到85%。增强扫描能区分血管性病变和纵隔肿瘤,但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敏感度只有约60%。
心血管异常评估
常规平扫能测量心脏横径和主动脉宽度,还能发现中等量及以上的心包积液。冠脉钙化评分(Agatston评分)能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但不能代替冠脉造影直接看血管管腔的狭窄情况。要是想分析心脏功能,还得结合动态扫描或者MRI检查。
骨骼系统诊断效能
CT诊断骨折的准确率能达到97%,三维重建技术还能立体展示复杂骨折的样子。用CT测骨密度的数值,和双能X线检测的结果相关性很高(相关系数0.89),能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变化。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比X线高3倍,但最后还是得结合MRI检查来确认。
软组织病变分析
CT能区分脂肪、液体和实质性肿块,对腹腔脓肿的定位准确率超过90%。多期增强扫描能观察病灶的血流变化,提高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不过要注意,对于小于2厘米的盆腔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不到70%,得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检查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CT也有不足,比如对早期胃肠道肿瘤、小于3毫米的肺结节可能查不出来。妊娠期女性要避免做腹部CT,育龄女性做检查得严格符合指征。检查后建议多喝点水,促进造影剂排出;肾功能不全的人得在医生指导下做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