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大腿内侧突然酸胀、发疼的经历,其实这是肌肉在“喊救命”——研究显示,80%的这类疼痛都源于肌肉拉伤。不管是运动场上的冲刺、办公室里久坐后的起身,还是日常生活中突然转身提重物,都可能让大腿内侧的肌肉(内收肌群)被拉过极限,像没拉伸过的橡皮筋突然扯长一样,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
三大常见诱因
1. 突然运动没热身
没做热身就冲去跑跳、劈叉,肌肉拉伤风险会翻3倍。本来僵硬的大腿内侧肌肉,突然被爆发性动作拉到极限,很容易“崩开”——这也是运动员高强度训练时常见的拉伤类型。
2. 长期姿势歪歪扭扭
总单侧站着负重、翘二郎腿超过半年,大腿内侧肌肉会一直“缩着”,两边肌肉的平衡被打破。一开始可能只是隐约发酸,等累积到临界点,就会突然疼得直咧嘴。
3. 累到极限还硬撑
肌肉疲劳时,收缩力会大减——比如连续站3小时,肌肉的“缓冲力”会降到正常的60%以下。这时候哪怕做平时轻松的转身、提重物,也可能瞬间扯到肌肉。
刚受伤时,记住5个字:PRICE
疼痛刚出现时,按这5步做,能把损伤控制住:
P(保护):立刻停下所有动作,用护具(比如护腿)固定受伤部位,别再碰到;
R(休息):48小时内少让受伤的腿用力,卧床时在膝盖下垫个枕头,让肌肉松口气;
I(冰敷):每2小时敷15分钟,一定要用毛巾隔着(别直接冻皮肤),最多敷3天;
C(加压):用弹力绷带轻轻裹住受伤处,别太紧——要看看脚有没有变凉、变紫;
E(抬高):把受伤的腿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垫两个枕头),能快速消肿。
慢慢康复,分阶段来
急性期过了(一般48小时后),要一步步练,别着急:
第一阶段(伤后第4天开始)
- 静态拉伸:拉大腿内侧肌肉,每次保持30秒,每天3组;
- 筋膜放松:用泡沫轴滚大腿内侧,每次10分钟(别太用力);
- 靠墙静蹲:膝盖别超过脚尖,每次30秒(练肌肉力量,又不加重损伤)。
第二阶段(第7到14天)
- 动态训练:侧躺着,用弹力带拉着抬腿(慢慢加力);
- 平衡训练:单腿站在平衡垫上,从10秒到30秒,逐步加难度;
- 低强度有氧:可以在水里走、骑固定自行车(不伤关节,又能练耐力)。
第三阶段(2周后)
- 抗阻训练:用弹力绳拉着练大腿内侧,每周加10%的力(慢慢恢复力量);
- 功能训练:比如打球的人练变向跑、跳绳的人练踮脚——结合平时的运动项目;
- 力量测试:用专业仪器测肌肉力量,确认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做剧烈运动。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疼了3天还没缓解,或者有下面这些情况,别硬扛:
- 疼痛往小腿、屁股串;
- 皮肤下有大片青紫色淤血,或者肿得越来越快;
- 走路一瘸一拐,或者膝盖、髋关节弯不了、伸不开;
- 晚上不动也疼,根本没法睡觉。
现在的影像检查(比如磁共振)能精准查到肌肉伤得有多深,康复医生会根据情况定方案。记住:疼没完全好之前,别做跑步、篮球这类剧烈运动,不然可能变成慢性疼,老也治不好。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 运动前一定要热身15分钟:做高抬腿、侧弓步,重点活动大腿内侧肌肉;
- 每天拉5分钟大腿内侧:保持肌肉柔韧性,别让它“缩成一团”;
- 办公族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别一直翘二郎腿,调整姿势;
- 运动后冷热水交替冲腿:先冲1分钟冷水,再冲1分钟热水,循环3次,促进血液循环;
- 定期测肌肉力量:比如半年查一次,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别盲目加量)。
大腿内侧拉伤虽然常见,但只要处理对了,大多能慢慢恢复。关键是别忽视初期的酸胀感——肌肉“喊救命”时,赶紧停下来;康复时别心急,一步步来,才能彻底好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