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广阔领域中,肺纤维化一直是困扰众多患者和医学界的难题。不过,近期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2025年8月,由马德强、李向东等领衔的中国研究团队在生物医学领域发表了一项系统综述,聚焦肺纤维化与异常糖基化修饰的关联。这项研究由中国科研机构主导,整合了糖组学技术、分子机制解析及临床转化方向,填补了糖基化调控在肺纤维化精准诊疗领域的空白。团队基于近年全球200余项相关研究数据,结合中国肺纤维化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了新型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开发路径。
重磅!肺纤维化研究取得三大成果突破
机制突破:核心酶成关键“角色”
研究揭示了核心岩藻糖基化(CF)与N -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如FUT8、MGAT3)在肺纤维化中的关键作用。在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中,严重的肺纤维化与FUT8和MGAT3介导的岩藻糖基化修饰水平呈正相关。这种修饰就像一把“钥匙”,激活了TGF - β/Smad信号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进而推动了肺纤维化的进程。
生物标志物开发:早期识别“预警信号”
通过糖组学技术,研究团队筛选出NEU3神经氨酸酶、整合素相关糖基化修饰等新型生物标志物。以NEU3为例,它的活性升高与炎症因子IL - 6/STAT3轴过度激活直接关联。这就好比是一个“预警信号”,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识别肺纤维化高风险患者,为动态监测疾病进展提供量化指标。
治疗策略创新:双路径疗法精准出击
研究提出了靶向糖基化修饰的双路径疗法。一方面,抑制NEU3神经氨酸酶(如达那类抑制剂),就像给“刹车失灵的免疫反应放大器”装上刹车,阻断炎症信号与细胞衰老;另一方面,调控TGF - β/Smad通路,减少ECM过度沉积,避免“建筑工地垃圾未及时清理导致道路堵塞”的情况。与现有FDA批准药物(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相比,新型疗法可更精准干预纤维化核心机制,还潜在降低副作用。比如尼达尼布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而新型疗法有望避免这一问题。现有疗法仅能延缓而非逆转纤维化进程,而新型疗法则有更大的潜力。
深度剖析:新疗法的价值与挑战
新疗法临床价值显著
以NEU3抑制剂为例,它通过调节神经氨酸酶活性,可减少肺部炎症因子释放,使IL - 6水平下降30% - 50%,同时延缓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沉积减少28%。这种双重作用机制可能使患者肺功能(如FEV1/FVC比率)改善幅度较传统疗法提升15% - 20%,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个体化诊疗案例带来希望
假设某IPF患者经糖基化标志物检测发现NEU3高表达,可提前接受NEU3抑制剂联合尼达尼布的靶向治疗。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验证,早期干预组生存期延长2.3倍,避免了因等待症状恶化再干预导致的不可逆肺损伤。糖基化修饰调控整合素相关通路,还能重塑巨噬细胞免疫应答,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血氧饱和度等生活质量指标。
技术局限性不容忽视
然而,当前糖基化标志物检测依赖质谱等高成本设备,这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需要推动便携式检测工具开发。此外,NEU3抑制剂尚未进入临床Ⅲ期试验,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科普时间:糖基化的奥秘大揭秘
糖基化的基础概念:细胞的“分子身份证”
蛋白质糖基化是细胞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为蛋白质添加糖链的过程,就像给细胞发放“分子身份证”,调控细胞粘附、信号传导等。异常糖基化就如同“身份证信息错误”,会导致细胞行为紊乱,比如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引发肺纤维化。
关键术语解析:形象比喻助理解
- 岩藻糖基化:在糖链末端添加岩藻糖,类似“钥匙齿纹”,可激活特定受体,如Fut8介导的TGF - β受体信号。
- TGF - β/Smad通路:如同“交通指挥系统”,异常激活时会命令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胶原蛋白,形成“瘢痕过载”。
- 神经氨酸酶(NEU3):负责分解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其过度活跃会加速炎症因子释放,就像“刹车失灵的免疫反应放大器”。
治疗策略比喻:形象易懂
靶向NEU3的抑制剂如同“调整钥匙齿纹”,让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恢复正常;而调控整合素糖基化则像“修改细胞身份证”,阻止其错误识别并攻击自身组织。糖基化异常不仅是肺纤维化的“帮凶”,更是可干预的“突破口”,通过这些新的研究和治疗策略,有望为肺纤维化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