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肚子疼还频繁拉肚子时,整个人往往没力气、提不起精神。这种急性肠胃炎大多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得及时用科学方法应对——肠胃是身体重要的防御屏障,拉肚子、肚子疼既是在排有害物,也可能让身体里的水和电解质失衡,需要重视。
急性肠胃炎是怎么回事?
常见的“凶手”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这些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细菌。它们或其代谢废物会刺激肠胃黏膜,让肠道动得更快(所以会拉肚子)。而拉肚子带走的水和电解质,不仅会打乱体液平衡,还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工作,让人浑身乏力。有数据显示,一天拉超过3次就可能出现脱水表现。
三步骤应对急性肠胃炎
第一步:及时补液体
如果每小时拉超过2次,得赶紧补液体。推荐自己配电解质水:500毫升温水里加半茶匙盐(约2.5克氯化钠)、6茶匙糖(约40克葡萄糖),再加点香蕉泥——这个配方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低渗补液标准,比市售运动饮料更不会加重肠道负担。每次喝100-200毫升,隔15分钟喝一次比较好。
第二步:合理用辅助药
刚出现症状时,可考虑配合用这几类药:  
- 蒙脱石散:能吸附细菌和毒素,在肠胃黏膜上形成保护层;
- 益生菌:补充双歧杆菌这类有益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 黄连素:能抑制细菌产生毒素,连续用不要超过3天。
第三步: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有下面这些信号,得立刻找医生:  
- 24小时内拉超过8次,或大便有黏液、带血;
- 发烧超过38.5℃,持续12小时不退;
- 尿少、皮肤捏起来不容易回弹(中度脱水);
- 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人群,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
拉肚子好了之后怎么养肠胃?
症状缓解后,饮食要分阶段调整:
刚好转的48小时内(急性恢复期):吃低纤维食物,比如香蕉、白米饭、苹果泥、烤面包,减少对肠道的机械刺激;
接下来的72小时(功能重建期):慢慢加蒸南瓜、土豆泥这些含钾食物,补回拉肚子流失的矿物质,同时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
接下来1周(长期养护期):别喝含乳糖的东西(比如牛奶),防止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暂停高糖饮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平时怎么预防急性肠胃炎?
做好三步就能降低风险:
- 控温度:生熟食材分开放,冰箱冷藏保持4℃以下;
- 控时间:高蛋白食材(比如肉、蛋)解冻别超过2小时,做饭时中心温度要达75℃以上;
- 讲卫生:砧板用完用开水烫消毒,定期给接触食物的表面(比如台面、刀具)做微生物检测。
特殊人群要注意什么?
孕妇拉肚子,优先喝口服补液盐,别自己吃抗生素;宝宝拉肚子要加强臀部护理,用含氧化锌的护臀膏防尿布疹;老人补液时要关注肾功能,每小时记尿量,注意有没有意识不清的情况。
对付急性肠胃炎,核心是“阶梯式干预”——早期识别脱水、合理用辅助药、把握就医时机。平时做好食品安全管理,能大大减少发病风险。要强调的是:任何持续不缓解的症状,都要及时找专业医生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