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了牙,嘴唇不肿了不代表没事!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摔牙后嘴唇肿消了,就觉得“没问题了”,但其实牙齿本身和周围组织的深层损伤可能还在悄悄加重。乳牙的牙根本来就在慢慢吸收,加上恒牙胚还在发育,外伤可能埋下长期隐患——有数据显示,每3个乳牙外伤的孩子里,就有1个会影响恒牙发育,比如恒牙长出来釉质不好,或者迟迟不萌出,这时候得通过影像学检查看看牙根和恒牙胚的情况。
在家就能做的牙损伤自查
- 看牙齿位置:在自然光下观察孩子的牙齿,正常乳牙是整齐的弧形排列。如果牙齿歪了超过15度,或者往上/往下移位了,可能是牙槽骨骨折或者牙根断了。
- 试松动幅度:用干净的无菌棉签轻轻推牙齿的切端(牙尖部位),正常乳牙的松动幅度很小,不超过0.5毫米。如果能水平晃动,或者牙龈沟渗血,可能是牙周膜撕裂了。
- 观察牙齿颜色:正常乳牙是乳白色带点青灰色底色。如果外伤后48小时内牙齿变成灰褐色,可能是牙髓出血;72小时后变成粉红色,大多是牙髓坏死的信号。
伤后怎么吃?帮牙齿修复的营养方案
孩子牙外伤后48小时,要遵守“三温饮食原则”,帮着创造利于修复的环境:
- 温度要温凉:食物温度控制在20-40℃之间,别吃太热的,不然会刺激血管扩张,加重肿胀。
- 质地要软滑: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南瓜浓汤、鳕鱼粥,减少咀嚼时对牙齿的压力。
- 营养要强化:适量加些维生素C(比如蒸苹果泥)、锌元素(比如猪肝泥),能促进组织修复。 另外,建议分多次少量喂食,每次吃20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刺激口腔。
牙外伤后的口腔护理,这么做才对
伤后24小时就要开始轻柔清洁,别让细菌趁虚而入:
- 选对工具:用超软毛儿童牙刷(刷毛直径不超过0.1毫米),用圆弧形刷牙法,轻轻刷。
- 抗菌护龈:每天用0.05%的氟化钠溶液含漱两次,每次30秒,要选不含酒精的配方。
- 清洁牙缝:用牙间刷清理牙齿之间的缝隙,龈下清洁别超过1毫米深。 注意:别用含研磨剂的牙膏,推荐选含再矿化成分(比如酪蛋白磷酸肽)的护理产品。
这些信号要警惕!可能是并发症来了
伤后72小时内要密切观察,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可能有问题:
- 疼得“变样”:白天不疼,晚上突然出现放射性疼痛,提示可能是牙髓炎。
- 不敢用那边嚼:连续48小时只用单侧牙齿咀嚼,要排除牙根吸收障碍。
- 牙龈肿“软包”:牙龈上出现直径超过3毫米的肿胀,摸起来有波动感,可能是脓肿形成。
- 恒牙不长:6岁以上孩子前牙外伤后,要盯着对应位置的恒牙有没有按时萌出。
什么时候必须马上看牙医?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立刻带孩子去牙科急诊:
- 牙冠折断,露出明显的黄色牙本质(不是外面的牙釉质);
- 牙齿半脱位,牙根暴露超过2毫米;
- 创伤后出血超过20分钟,加压止血没用;
- 面部肿胀越来越严重,或者皮下瘀斑扩散。 特别提醒:6-8岁混合牙列期的孩子,上前牙外伤后要优先检查恒牙胚有没有受伤。
做好这3点,预防牙外伤
- 日常防护:儿童餐椅要装三点式安全带,客厅、游戏区铺厚度至少2厘米的缓冲地垫,减少摔倒时的冲击。
- 运动防护:打羽毛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时,要戴定制的硅胶护齿套,保护牙齿。
- 应急准备:家庭药箱里备上儿童专用冷敷袋、无菌纱布,还有附近牙科急诊的联系卡,万一受伤能及时处理。 另外,建议给孩子建一个“创伤记录档案”,把受伤时间、损伤情况、处理措施都写下来,以后监测恒牙发育时能用上。
孩子牙外伤不是“消肿就好”的小事,初期症状缓解不代表损伤终止。做好日常护理、密切观察信号、按时复查(外伤后1周、1个月、3个月都要去),才能有效降低牙髓坏死、牙根吸收等并发症的风险,让牙齿修复得更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