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67岁的陈女士因长期宅家不运动,还日均喝3瓶以上无糖可乐和0卡电解质饮料,被确诊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路感染、低钾血症。她出现视物模糊、体重骤降等症状,最终高烧昏迷入院。原来,陈女士BMI达29属超重,退休后几乎零运动,子女买的大量无糖饮料替代了白开水,导致她代谢系统严重紊乱。这一事件也让大家重新审视“无糖=健康”的认知误区。
无糖饮料是如何一步步“搞垮”代谢的?
无糖饮料看似健康,实则暗藏危机。其中的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甜味剂,会抑制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生长,促进有害菌增殖,导致肠道屏障功能下降,引发慢性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而且,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200 - 600倍,大脑和胰腺会误判为糖分摄入,触发胰岛素分泌。但饮料中没有葡萄糖,胰腺长期“空转”会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加速2型糖尿病进程。 老年群体更是脆弱,他们大肠蠕动减缓、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甜味剂代谢能力不足,叠加基础代谢率下降,代谢紊乱风险比年轻人高3 - 4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研究显示,每日饮用2杯以上无糖饮料的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较饮水者增加32%;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数据显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43%存在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习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多可怕?
当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分解加速,肝脏生成大量酮体,导致血液pH值下降,就会引发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在陈女士的案例中,酮症酸中毒与尿路感染形成了双向恶化。感染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抑制胰岛素作用;酮症酸中毒导致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感染。 若未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干预,死亡风险将提升50%。陈女士就是因为延误就医,出现了高烧昏迷,需要通过补液、胰岛素输注及抗生素联合治疗才能稳定病情。而且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酮体清除效率仅为年轻人的60%,还常合并基础疾病,会加剧酸中毒对多器官的损伤。
怎样喝水、管理代谢才健康?
喝水方面,每日饮水量应达1500 - 1700ml,优先选择白开水、淡柠檬水或无糖淡茶,避免含磷酸的饮料。若需调味,可添加天然甜味剂如赤藓糖醇,但每日摄入要控制在≤15g。饮食上采用“3 + 2”模式,3餐主食中25%为全谷物,每日摄入20g膳食纤维,搭配优质蛋白及深色蔬菜,抑制血糖波动。 运动也不能少,每日30分钟中低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分3次完成,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20%以上。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周检测空腹血糖1 - 2次,出现乏力、多饮等症状时立即测酮体。 家庭监护也很重要,子女应定期检查家中饮料种类,用白开水壶替代饮料瓶;社区可开展“无糖饮料风险”科普,针对独居老人提供代糖饮料购买警示标签。 陈女士的案例警示我们,“无糖”并非“零风险”,老年群体要科学饮水、运动和监测,降低代谢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