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感冒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热伤风”,属于外感病的一种,和咱们常说的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主要是风热邪气侵袭身体、影响肺部正常功能引起的。典型表现是发热明显、怕冷的感觉比较轻,还会喉咙肿痛、咳黄色黏痰;如果体温一直超过38℃,同时舌头红、舌苔黄,摸脉时感觉跳得比较快,大概率就是风热感冒了。
应对风热感冒,首先要选对药物。常用的中成药里,银翘解毒片由连翘、金银花等10味中药组成,现代研究证实它有解热抗炎的作用,建议饭后服用,脾胃虚寒的人得先咨询医生再用;双黄连口服液含黄芩、连翘等成分,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合胞病毒有抑制效果,但要注意别和含麻黄的药物一起用;桑菊感冒片能轻轻清解肺热,特别适合干咳没痰或者痰少咳不出来的情况,退热比较温和,症状初期用更合适。
饮食上要遵循“清热生津”的原则。梨含有滋润身体的成分,建议隔水蒸15分钟,温度控制在60℃左右,这样能保留更多对身体好的多酚类物质;柠檬皮里的橙皮苷有保健作用,但胃酸多的人每天吃柠檬别超过3克;苹果煮过之后,膳食纤维会变成胶体,能吸附肠道里的毒素,建议和山药按1:0.6的比例一起炖着吃。
日常症状管理也不能马虎。每天要测4次体温,每隔6小时一次;用0.9%的生理盐水(平时说的生理盐水)冲洗鼻子,水温保持在35-39℃之间;家里的空气净化器要能过滤99%以上的PM2.5,加湿优先选冷雾加湿器;如果连续高热超过3天,或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5%,得赶紧去医院。
用药还要注意时间和后续调理。中成药连续吃别超过5天,症状好转后可以练八段锦里的“双手托天理三焦”,每天练2组,每组15次,能改善肺功能。现代研究也发现,桑叶里的槲皮素能调节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金银花里的绿原酸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这也是传统方剂有效的原因。
预防风热感冒,平时可以泡点代茶饮——用菊花、薄荷、金银花,用85℃的水冲,有效成分溶出率能到78%左右,但别空腹喝,每天总共别超过3克;免疫力低的人还可以按揉穴位,合谷穴(虎口位置)和曲池穴(手肘弯处),每天各按100次,按到有点酸胀就行。
风热感冒虽然常见,但只要选对方法、做好护理,就能很快恢复。平时注意预防,比如喝代茶饮、按揉穴位,也能减少“热伤风”找上门的几率。如果症状加重或者持续不好,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别硬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