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发出的抗议信号
当肠道持续“闹脾气”——总觉得肚子往下坠,肛门像塞了个棉球似的胀闷,肚子里还老“咕噜咕噜”响,可能是直肠炎在提醒你。直肠炎是消化道末端的常见问题,每年约3%-5%的人会受它影响,而且越来越多年轻人中招。接下来我们就聊聊直肠炎的防和治。
三类病因引发肠道“内讧”
直肠炎其实是直肠黏膜的防御系统和内外“敌人”在“打架”。第一种是感染:比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这些细菌,诺如病毒这类病毒,还有弯曲菌、溶组织内阿米巴等特殊病原体,都会攻击直肠黏膜。第二种是饮食作的:长期吃辣、喝酒、吃太油腻的东西,会慢慢破坏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第三种是物理损伤:比如异物刮到直肠、放疗带来的损伤,或者便秘时硬便把黏膜撑破。最近还有研究发现,肠道里的细菌失衡、免疫系统“闹脾气”,也是慢性直肠炎的重要原因。
症状组合拳的识别要点
直肠炎的症状是慢慢加重的:一开始可能总觉得大便没拉干净;病情加重后,约40%的人会每天拉2-6次带黏液的便,还混着鲜红色血丝。典型的表现还有:下腹部隐痛超过2周,肛门有灼热感,肚子里老“咕噜咕噜”叫得很响。还要特别小心“中毒性巨结肠”这个危险情况——如果突然肚子胀得厉害,而且原本的“咕噜声”消失了,得赶紧去急诊,这种情况在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里约占15%。
治疗方案的科学拆解
现在治疗直肠炎是“阶梯式”的:轻度患者一般先用药栓局部治疗;中重度可能需要联合激素灌肠。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得根据具体的病原体选对应的抗生素。要注意,2023年的《消化道炎症疾病诊疗共识》里提到,超过60%的患者因为自己乱吃抗生素,反而让病情更严重了。所有治疗方案都得让消化科医生评估,先做肠镜和病理活检明确类型,再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
预防复发的生存指南
预防直肠炎复发要做好五件事:第一,每天吃够25-30克膳食纤维(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别憋着大便也别蹲太久;第二,每周用温水坐浴3次,能改善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第三,长期吃止痛药(比如布洛芬这类NSAIDs药物)的人,要跟医生说,可能需要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第四,定期查一查肠道菌群,需要的话补充点益生菌;第五,管好压力——研究说长期焦虑的人,复发风险会高2.3倍。
何时必须看医生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看医生:拉带血的腹泻超过3天,还发烧到38.5℃以上;突然肚子剧烈疼痛还胀得厉害;6个月内体重掉了超过10斤(4.5公斤)——这些可能是严重并发症的信号。普通患者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肠镜,看看直肠黏膜有没有长好。
肠道健康是身体的“晴雨表”,如果排便异常超过2周,千万别自己吃药掩盖症状。先通过检查明确原因,再跟着医生规范治疗,大部分人都能缓解症状。说到底,规律作息、吃对东西、定期体检,才是守护肠道健康最管用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