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头痛伴随全身疼痛,需要通过系统检查来评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受损情况。下面五类检查对明确原因、制定治疗方案很关键,还有检查时要注意的原则,一起说清楚。
血压动态监测:抓住“藏起来”的血压波动
平时测一次血压有局限,动态监测能记录24小时里不同时间的血压变化。它特别能发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白大衣高血压”——一到医院测血压就高,平时自己测其实正常;另一种是“隐匿性高血压”——平时血压高,但到医院测不出来。研究显示,动态监测比单次测血压评估波动的准确性高60%,对身体自主调节功能减弱的老人更有用。做监测时要保持日常活动,别做剧烈运动,不然数据不准。
血液生化检测:看看代谢有没有乱
血液检查要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和一些代谢指标。比如红细胞压积高,说明血液可能变稠了;肌酐、尿素氮能反映 kidney 功能;同型半胱氨酸高的话,血管可能更容易变脆。现在研究证实,把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一起查,能有效预测高血压会不会带来代谢紊乱。采血前要空腹8小时,但降压药得正常吃,别停。
心脏功能评估:早发现心脏的“变形”
心电图能看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但对早期心脏结构变化不太敏感。心脏彩超通过测左心室的重量指数,能准确看出心肌有没有变厚。指南建议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查一次心脏结构,看左心室壁有没有变厚。如果结果异常,说明要更严格控血压,预防心衰。
脑部影像检查:区分急慢性头痛原因
如果突发头痛还伴有手脚麻、说话不清等神经症状,选影像检查要分情况。CT适合急诊查有没有脑出血;MRI查脑梗死比CT清楚40%。要是出现“突然像被雷劈一样的剧烈头痛”,CT血管造影(CTA)15分钟就能看出有没有动脉瘤。3T核磁的DWI技术能提前48小时发现很小的梗死灶,但得根据症状轻重选检查时间,不用随便做。
肾脏超声检查:盯紧kidney的变化
肾脏超声能看kidney的大小、皮质厚度和肾动脉血流。kidney缩小说明是慢性损伤,皮质变薄预示功能下降。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一吃降压药效果不好的患者,其实是肾动脉变窄了,这类人做了微创手术后,血压控制得更好。做检查前要适量憋尿,这样图像更清楚。
检查要遵循的原则
做检查有三个注意点:第一,抽血要空腹,但降压药不能停;第二,第一次排查建议组合做动态血压监测、脑部CT和心脏彩超;第三,看结果得结合身体情况——比如肌酐轻度升高可能是脱水了,得再查尿微量白蛋白一起判断。所有检查都要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做,规范检查能让心血管事件风险降40%以上。
定期检查就像给身体做“保养”,通过科学评估早发现问题。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建个健康档案,跟着指标变化调整管理方法。如果检查出异常,要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别自己瞎解读结果,避免搞错。
说到底,这些检查都是为了给血压管理找依据,早预警早调整,才能让身体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