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专注工作时突然一阵眩晕,或者早上起床后脑袋一直沉甸甸的。如果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可得留意——颈椎结构异常可能是背后的“隐形凶手”。《骨科与运动医学》期刊的研究提到,约35%的慢性头晕患者存在颈椎结构问题,而久坐办公族的关联比例更高,达到了58%。
颈椎病引发头晕的三大原因
椎动脉供血不够
颈椎两侧的横突孔里有一条椎动脉,专门给大脑后循环供血,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能输送约120毫升血液。如果颈椎老化长了骨刺,就可能压到这条血管。研究发现,要是椎动脉受压超过40%,就会出现眩晕、看东西模糊这些供血不足的症状。
神经根被压迫
颈椎最上面的3节(C1-C3)神经根负责传递头部的感觉。如果椎间盘突出或者椎间孔变窄,就会压迫这些神经根。临床数据表明,70%的神经根受压患者会觉得后脑勺像有根线扯着疼,还常跟着耳鸣、恶心,跟偏头痛似的。
肌肉紧张堵了血流
长时间低头45度,脖子要承受约27公斤的压力——差不多相当于挂了一袋25公斤的大米。肌肉一直绷着,会让局部缺氧,还会压到给后脑勺供血的枕动脉。东京大学的研究显示,长期伏案的人,椎动脉血流速度比正常人慢32%,这种慢性血流不畅和持续头痛关系很大。
自己查颈椎有没有风险
教你几个简单动作初步自查:
- 慢慢低头,直到视线能看到肚脐;
- 仰头看天花板;
- 一侧耳朵尽量往肩膀靠。
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引发头晕或者脖子动不了,不妨记下这些情况:每天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睡觉枕头的高度(推荐8-12厘米)、颈肩肌肉发紧的时间、头晕发作时的姿势变化。
日常怎么预防和缓解
工作时的小调整
- 把电脑屏幕调高,让视线和屏幕顶端平齐;
- 每坐45分钟,就做套颈椎操——点点头、转转脖子、耸耸肩膀;
- 用可调节的头枕,帮颈椎保持自然的弧度。
睡对了颈椎才舒服
推荐用记忆棉或者荞麦壳枕头,让颈椎保持“微微后仰”的状态。仰卧的时候,膝盖下面垫个枕头,能减轻腰椎压力;侧卧时要让脊柱保持一条直线。《睡眠医学》建议,枕头高度最好是自己肩宽的1/3。
突然晕了怎么办
突然眩晕时,可以这么做:
- 坐直,保持脊柱挺直;
- 闭着眼睛深呼吸,放松身体;
- 用热毛巾敷脖子后面5分钟。
别突然动脖子,必要的话用软颈托固定一下。
什么时候得去医院
有这些情况赶紧就诊:
- 头晕还跟着胳膊放射性麻木;
- 症状超过2周没好转;
- 突然出现走路不稳、看东西重影。
常规会做颈椎X光、核磁共振(MRI)和椎动脉彩超。治疗是阶梯式的:先做物理治疗(比如牵引、热疗),然后是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再是微创(比如神经阻滞),最后才考虑手术,所有治疗都得听医生的。
临床数据显示,只要规范治疗加调整生活习惯,85%的患者3个月内症状就能明显好转。颈椎健康得靠日常维护,从坐的姿势到规律锻炼,每一个小细节都影响着大脑的供血。建议定期查查颈椎功能,早纠正不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