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是大家常吃的优质蛋白来源,每100克里有26克蛋白质,还含有3.2毫克铁、37毫克锌,氨基酸组成和人体需要很接近,能帮我们补蛋白、补铁锌。不过要注意,每100克牛肉里也有2.4克脂肪和84毫克胆固醇,所以心血管代谢有问题的人吃的时候得更讲究。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说,适量吃红肉能帮着维持肌肉量,但吃太多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高人群吃牛肉,得守好这几个原则:
部位要选对
不同部位的牛肉脂肪差别很大,比如牛后腿肉脂肪只有3.9%,但牛腩能到18%。建议优先选眼肉、上脑、牛霖这些部位。买的时候看“大理石纹路”——就是肉里的白色脂肪丝,最好控制在20%以内。另外,冷冻牛肉解冻会流失3-5%的可溶性营养,尽量买新鲜的现做现吃。
烹饪方式要健康
高温油炸会让牛肉脂肪飙升到25%,不如用炖煮(脂肪只保留65%)、清蒸(80%)或者低温慢煮(90%)的方式更健康。炖煮的时候加点头楂、陈皮这类天然香料,能帮着分解脂肪。还要注意,烧烤会产生多环芳烃,这种物质有潜在致癌风险,尽量别吃烤牛肉。
量要控制好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吃牛肉别超过75克,每周加起来不超过500克。可以把牛肉切成3毫米以内的薄片来煮,单次吃的量大概和手掌大小差不多就行。另外,搭配点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比如西兰花、燕麦,能帮着代谢胆固醇——每吃100克牛肉,配5克可溶性纤维(比如燕麦、魔芋)就挺好。
如果需要减少红肉摄入,可以选这些替代食物:
- 禽类:鸡胸肉脂肪只有2%,胆固醇59毫克/100克,记得去皮吃;
- 水产: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鳕鱼,富含ω-3脂肪酸,能降低甘油三酯;
- 植物蛋白:豆腐、豆干这类大豆制品有植物异黄酮,但要注意嘌呤总量;
- 新型蛋白:真菌蛋白做的食品有膳食纤维,选低钠款的更好。
吃牛肉的时候,搭配要多样:
- 加膳食纤维:每100克牛肉配5克可溶性纤维(比如燕麦、魔芋),帮着代谢胆固醇;
- 加抗氧化食物:蓝莓、石榴这类浆果有多酚,能抑制脂肪氧化;
- 补钾平衡钠:每餐吃点含300毫克钾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平衡钠的影响;
- 加益生菌:低脂牛奶、酸奶里的益生菌,有助于胆固醇代谢。
特殊人群吃牛肉要注意:
- 痛风患者:牛肉嘌呤130毫克/100克,急性发作期不能吃;
- 糖尿病患者:加工牛肉比如牛肉干、腌牛肉,可能加了糖,要留意;
- 肾功能不好的人:蛋白质摄入得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别吃太多;
- 正在吃抗凝药的人:牛肝里维生素K多,吃的量要稳定,别忽多忽少。
还有几个常见误区要纠正:
- 别信“草饲牛肉更健康”:研究说草饲牛肉的ω-3脂肪酸只比谷饲的高0.3%,差别不大;
- 牛肉颜色深不代表营养好:颜色深浅是肌红蛋白多少的问题,和营养价值没关系;
- 煮牛肉的浮沫不是“脏东西”:主要是血红蛋白和胶原蛋白,没害;
- 牛肉太鲜红要小心:可能加了亚硝酸盐,得看看保质期,别买过期的。
最后建议大家,建立自己的饮食记录,记记吃了多少牛肉,再看看血脂、尿酸这些指标的变化。如果是心血管高危人群,每6-12个月做次颈动脉超声,看看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没有变化。具体怎么吃,最好结合医生或营养科的评估,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