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深层藏着一块像鸭梨的小肌肉——梨状肌,别看它只有巴掌大,却是连接骨盆与下肢的“交通枢纽”:既要管髋关节旋转、稳住骨盆不让身体歪,还紧挨着负责腿上信号传递的“主干道”坐骨神经。要是这肌肉累着肿了,就像马路上堆了施工围挡,直接压得神经没法好好传信号。
疼起来很有特点——从臀部内侧开始,像电流一样窜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时还麻嗖嗖的,像有蚂蚁在爬。久坐办公、开长途车、爬楼梯时,疼得更明显,就像手机在金属楼里没信号,神经被压得“喊疼”。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都在悄悄“磨”梨状肌:办公室白领天天坐着,髋部一直弯着,梨状肌紧得没法放松;健身党登山、骑车时扭髋的动作,可能让肌肉受点小伤;甚至单肩背包、蜷腿抱膝睡觉这些小事,都会让肌肉“代偿”着累,最后撑不住就出问题。
要是总觉得臀部酸,还窜到腿上疼,得找医生看看。医生会用动作测试判断——比如躺着把腿抬起来往内转,要是诱发原来的疼,可能就是梨状肌的问题;拍片子主要是排除腰间盘突出之类的其他毛病,别漏诊。
对付梨状肌问题,有四个科学办法:第一,急性期用超声波、热疗帮肌肉放松,就像给硬邦邦的弹簧揉软;第二,拉伸梨状肌——比如瑜伽“鸽子式”,每天分3组静态牵拉;第三,改办公姿势:椅子调至双脚能平放,每40分钟起身转一转髋;第四,神经滑动练习,像给神经“理理线”,让它在肌肉间顺畅滑过去。
想不让它复发,得记好这些“小规矩”:久坐的人每小时站5分钟,哪怕站着办公;健身的要平衡练臀部肌肉,别只练某一块;平时别单腿跪坐、跷二郎腿,睡觉在双膝间夹枕头,保持髋部不歪;有点酸的时候,用泡沫轴滚臀部肌肉,但别压骨头和关节。
要强调的是,康复训练得在专业指导下做——要是出现腿没力气、大小便控制不住这些严重情况,赶紧去医院。其实只要科学管理,大多数人3-6个月就能明显好起来,重新回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