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感觉心脏“咚咚咚”跳得特别快时,及时区分“阵发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速”很关键——虽然两者都表现为心跳超速,但发病原因和应对方法大不一样。
心跳超速的两种“根源”不同
窦性心动过速就像心脏里的“正牌指挥”(窦房结,心脏的正常起搏点)自己加快了节奏——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但依然保持规律。常见于运动、生气、紧张等生理性情况,也可能是甲亢、贫血等疾病让心脏不得不“加班”的代偿反应。而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心脏里突然冒出“冒牌指挥”(异位起搏点)——这些异常的电信号打乱了正常节奏,导致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出现快速又紊乱的跳动。
诱因和发作模式不一样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能找到明确诱因,比如喝了咖啡、浓茶,发烧、疼得厉害,或者情绪太激动。去掉这些诱因后,心跳一般能自己慢下来。如果是甲亢、贫血引起的,除了心跳快,还会有体重下降、手抖、总觉得累等全身症状。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突发突止”——说犯就犯(比如突然心跳猛增),说停就停(可能下一秒又恢复正常)。常见原因包括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钾)、心肌有病变,或者自主神经失调。有些类型还会让人晕倒或出现血压下降等危险情况。
心电图怎么区分?
心电图是鉴别两者的关键。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上,P波(反映心房跳动的电信号)形状正常,PR间期(电信号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稳定,心率一般在100-150次/分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阵发性类型)的P波要么形状不对,要么根本看不清,心率常达到150-250次/分钟;如果是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反映心室跳动的电信号)会变得又宽又变形,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还可能出现“房室分离”(心房和心室跳得不一致)。
不同情况怎么应对?
如果是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速(比如运动后、喝了咖啡),歇会儿、喝点温水、避开刺激物(比如停喝奶茶),一般就能缓解。如果是疾病引起的(比如甲亢、贫血),得先治原发病——比如控制甲亢、纠正贫血,心跳快的问题才会跟着好。
阵发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时,可以试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比如Valsalva动作(深吸一口气,闭紧嘴、捏住鼻子,用力像排便一样呼气)、用冷水敷脸(把脸埋进冷水中几秒)。但要注意,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的人不能用这些方法!如果阵发性心动过速老发作,或者发作时出现头晕、血压低等情况,得找心内科医生评估——可能需要药物复律,或者用导管消融术(把“冒牌指挥”的异常位点打掉)。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①心率一直超过150次/分钟,还伴随胸痛、喘不上气或意识模糊;②症状持续超过30分钟还没缓解;③之前有冠心病、心衰病史的人突然心慌。特别提醒:如果有结构性心脏病(比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快速心跳可能诱发急性心梗、心衰等危险,一定要提前和医生商量好紧急就医的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