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长期有耳鸣,还老睡不好、爱做梦,这往往和“心脾两虚”或“肾阴虚”的体质有关。中医认为,心管着我们的精神状态,脾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肾储存着身体的精气——要是这三个部位功能出了问题,要么会导致气血不足,要么会让体内虚火往上窜,从而引发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临床研究发现,大约40%的神经性耳鸣患者都存在体质偏虚的情况,其中心脾两虚和肾阴虚的占了27%左右。
体质失衡为什么会引发耳鸣多梦?
心脾两虚:气血不够,心神没“饭”吃
心脾两虚的核心问题是气血生成不足。脾胃不好的人,吃进去的食物没法好好消化吸收,自然造不出足够的气血;而心脏和精神状态都要靠气血滋养,气血不够了,就会出现耳鸣,同时还会心里发慌、忘事、没力气,舌头颜色淡淡的,舌苔薄白,把脉时脉象又细又弱。
肾阴虚:虚火往上窜,扰了耳朵和睡眠
肾阴虚是因为肾里的阴精不够,导致体内产生虚火。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都会消耗肾的精气,虚火往上窜到耳朵,就会引发耳鸣;虚火扰了心神,就会睡不好、爱做梦,还会伴随手心脚心发热、晚上睡觉出汗、嘴巴干的情况,舌头红红的,舌苔很少,脉象又细又快。
这样调理,帮你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药物调理:找对方向,别乱补
针对不同体质,调理方向不一样:心脾两虚的人需要补气血、健脾养心,比如用含有黄芪、党参、白术这类成分的中药;肾阴虚火旺的人要滋阴降火,比如用含有知母、黄柏、熟地的;心阴不足的可以用含有生地、玄参、丹参的。但这些都得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疗程建议不超过8周。
四季食疗:跟着季节吃,养对体质
不同季节可以用简单的食疗方帮着调理:
- 春季养肝:泡枸杞菊花茶(10粒枸杞+3朵菊花),每周喝3次;
- 夏季清心:煮百合绿豆粥(15克百合+30克绿豆),每周吃2-3次;
- 秋季润燥:做银耳莲子羹(5克银耳+10粒莲子),隔一天吃一次;
- 冬季补肾:冲黑芝麻山药羹(10克黑芝麻粉+20克山药),每天早上吃。
注意:黑芝麻每天别超过20克,脾胃怕凉的人要少吃。
生活方式:小习惯帮你调体质
- 练八段锦:每天早上练15分钟,重点做“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两个动作,帮着疏通气血、调理脾胃;
- 护眼法则:每工作40分钟,看看窗外远处20秒(就是“20-20-20”法: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的东西20秒),减少眼睛疲劳耗伤精气;
- 睡前呼吸训练:睡前做10分钟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有研究(2022年《睡眠医学》)显示,规律做这个训练,平均能让入睡时间缩短22分钟。
饮食禁忌:这些东西别碰
- 避开刺激物:别喝浓茶、咖啡和含酒精的饮料(酒精含量超过0.5%的都要避免);
- 控制甜饮:少喝含糖饮料,每天不超过250毫升,人工甜味剂也要尽量少用;
- 找敏感食物:可以根据体质检测结果,慢慢找出对自己不好的食物(比如有些人吃辣椒会加重耳鸣),逐步避开。
调理效果怎么看?这些要点要记牢
三个维度评估效果
- 记症状:每周用电子日志记一下耳鸣发作的次数和每次持续多久;
- 测睡眠:用睡眠质量量表(比如PSQI量表)评估睡眠深度有没有变好;
- 看体征:定期看看舌头的样子、摸摸脉象,记一下早上起来口干有没有减轻。
调理要按周期来,没效果及时查
建议以8周为一个评估周期,如果症状没改善,要去做纯音测听、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有研究(2021年《中医杂志》)显示,规范的中医调理对体质改善的有效率能到68%。
这些情况要警惕
- 特殊人群别乱试:孕妇、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能用活血类中药;脾胃怕凉的人要少吃寒凉药;
- 中西药要隔开:正在吃降压药、降糖药的人,中药和西药要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 定期调方:建议每4周去复诊一次,调整药方,别长期用同一个方案。
总的来说,耳鸣多梦和体质失衡关系很密切,通过调理体质、改变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这些方法,大部分人的症状都能得到改善。不过调理时要记得定期评估效果,如果没好转就要及时做检查——身体的信号别忽视,早调整早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