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整个住院期间的诊疗会遵循规范流程,主要分为术前评估、手术实施、术后监护和出院管理四个阶段。
术前评估阶段(住院第1-3天)
住院后,医生会先做全面的术前检查——一方面聚焦耳朵局部,另一方面评估全身状况。耳朵检查用耳显微镜观察鼓膜形态、耳道分泌物情况,通过纯音听力测试判断听力水平,声导抗检测了解中耳传声功能;全身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肺功能,吸烟患者要特别关注肺功能——如果用力肺活量(FEV1)结果不到预计值的60%,需要先戒烟调理,延期手术。
若有基础疾病,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暂停抗凝药物,糖尿病患者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术前护士会指导患者练习体位,比如侧卧位、头低位,提前适应术后护理要求。
手术实施阶段(住院第4-5天)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从耳后做2-3厘米的切口。术中用放大400-600倍的手术显微镜精细操作,配合每分钟3-4万转的高速骨钻修整乳突形状,关键步骤是清除胆脂瘤、修复穿孔鼓膜、重建听骨链。手术中会用明胶海绵止血,这种材料术后7-14天会自然吸收。
麻醉复苏期间要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性眩晕(约15%患者会遇到)或耳闷胀感;如果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呕吐,需警惕颅内并发症。手术当日需卧床休息,次日可逐步恢复活动。
术后监护阶段(住院第6-9天)
术后护理主要围绕三个核心环节:
- 局部护理:每天换药2次,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清洁外耳道,保持术腔干燥;观察渗液颜色和量——若流出黄绿色脓液,提示可能感染。
- 药物管理:会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搭配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部分患者需用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药物。
- 症状监测:重点关注面神经功能(比如口角歪斜、闭目不全)、前庭功能(持续性眩晕超过24小时要警惕)及听力变化——术后突发听力下降需紧急处理。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指导行为注意事项:避免用力擤鼻、禁止游泳、控制打喷嚏动作;教大家正确的洗头方式(用防水耳塞堵耳,水温不超过40℃),以及耳道异物的处理原则。
出院管理阶段
出院需要满足这些条件:体温正常超过48小时、手术伤口无渗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内要注意:
- 活动限制:别做剧烈运动(比如篮球、跳绳),避免坐过山车等游乐设施;
- 环境适应:家里湿度保持40%-60%,远离二手烟;
- 饮食管理: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促进愈合;
- 复诊要求:术后2周第一次复诊,检查鼓膜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听力。
如果遇到这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耳朵流出血性或脓性分泌物;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突然听不清(需在72小时内做高压氧);面部肌肉抽搐或运动障碍(需做神经电生理检查)。
总的来说,中耳乳突炎手术从住院到出院的每一步都有规范安排,患者和家属只要跟着医护指导配合,注意观察身体变化、按时复诊,就能帮助伤口更好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