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流黄水是生活中常见的耳部问题,在耳鼻喉科日常接诊里,大约每10个患者中就有1个是因为这个症状来的。它可能和6类不同的疾病有关,早分清原因对保护听力特别重要。
一、外耳道疾病特征
外耳道湿疹会有浅层渗液,往往痒得厉害,皮肤破了还容易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分泌物常是灰白色或黄褐色,闻起来有股腐臭味,用耳镜能看到菌丝附着;外耳道疖肿大多由毛囊炎发展而来,局部又红又肿还疼,破了会流脓性分泌物。这三种的区别主要看病变深度、分泌物性状,还有伴有的症状。
二、中耳源性病变特点
鼓膜穿孔后如果感染,中耳里的分泌物会从穿孔处流出来,还会让人听声音像隔着层东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一直有分泌物,急性发作时鼓膜会发红肿起来;大疱性鼓膜炎的特点是鼓膜上长血疱,破了会流带血的浆液。
三、其他潜在病因
耳道里进了异物(比如小珠子、碎渣),留超过1天就可能发炎,尤其是小孩,要是进了豆子这类植物性异物,泡涨了会更伤耳朵;耳垢(耵聍)掏得太狠可能划伤耳道,感染后会流混合性分泌物;外耳道胆脂瘤早期没症状,严重了会流脓还臭,得做颞骨CT才能查出来。
四、规范诊疗流程
第一次就诊时,别自己冲耳朵或者用工具掏,避免加重损伤;医生会用放大100-400倍的耳内镜看鼓膜样子,用鼓气耳镜查咽鼓管功能;还要取分泌物做涂片革兰氏染色,查真菌的话得取深部标本;如果怀疑有胆脂瘤或者连累到颅内,得做高分辨率颞骨CT。
五、日常护理要点
清理耳朵要遵循“干进干出”原则,用医用棉签轻轻擦外耳道靠外的1/3就行;游泳时建议戴硅胶防水耳塞,耳朵进水后可以侧头用重力把水引流出来;痒的时候别抓,局部热敷温度要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
六、就医警示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要48小时内就诊:
- 一天分泌物超过5毫升(大概一小勺)
- 伴随头晕或耳鸣
- 小孩哭闹拒食
- 大人耳朵疼超过3天
- 分泌物是血性或豆腐渣样
据临床统计,约35%的耳流黄水患者都有延误就诊的情况。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展为恶性外耳道炎。不管是谁,只要耳部异常分泌物持续超过3天,都建议去做系统性耳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