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久坐办公、低头刷手机,周身疼痛成了很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通过问诊辨证,把全身疼痛分成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多是外邪侵袭引起的,痛感剧烈、发病突然;虚证常因身体内伤亏损导致,疼痛绵绵不断。学会系统的问诊方法,能帮我们更准确判断病因。
病史追溯与疼痛性质分析
刚出现的疼痛大多是实证,比如受凉后肩颈僵硬、暴雨天关节肿胀,这种疼痛通常尖锐、位置明确,像突然受到外力刺激一样。虚证疼痛多发生在长期卧床或重病刚恢复的人身上,表现为持续的隐痛,还会有乏力、消瘦这些全身症状。
中医对疼痛性质的判断有一套独特方法:刺痛多是瘀血堵了经络;胀痛常和情绪、气机郁结有关;冷痛大多是寒邪侵体;灼痛提示体内有湿热。这些疼痛特点就像疾病的“信号”,得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看。
兼症分析与诊断线索
疼痛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伴随的其他症状对判断病因很重要:如果疼的时候还发热、怕冷,多是外邪入侵;面色发黄、总觉得气短、不想说话,可能是气血虚;疼痛位置游走不定,还爱着急焦虑,常是气滞的问题。把这些症状组合起来看,能帮医生缩小诊断范围。
如果周身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先看中医内科,重点调整体体质;如果疼的时候还有关节变形,或者之前有外伤,要去中医骨科查颈腰椎有没有问题;特别要注意:如果疼痛很剧烈还发烧,得赶紧去查是不是感染性疾病。
疼痛类型与对应管理策略
常见的疼痛类型各有特点:刺痛多是旧伤引起的,活动时更疼;胀痛常见于压力大的人,情绪波动时会加重;冷痛多是接触了寒湿环境后出现,热敷能缓解;灼痛常伴随皮肤问题,要注意是不是湿热体质的影响。
日常可以这样管理:1. 记疼痛日记:把每天疼痛的时间、疼得有多厉害、什么情况会诱发疼都写下来,能帮自己和医生找规律;2. 物理缓解:如果是寒湿引起的疼,可以用艾草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15分钟左右就行;3. 适量运动:建议练八段锦这类传统功法,每天15-30分钟,能改善肌肉、筋膜的僵硬;4. 吃对食物:寒证的疼可以喝点姜枣茶温通经络;湿热的疼适合吃冬瓜薏米汤,帮着清热利湿。
总之,周身疼痛虽然常见,但中医通过辨虚实、看疼痛性质、结合兼症,能帮我们找到背后的原因。日常做好记录、用对缓解方法,再及时找医生调理,就能慢慢改善这种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