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Unspecified Megaloblastic anaemia due to vitamin B12 deficiency 更新时间:2025-06-19 03:16:44 关键词 索引词 Megaloblastic anaemia due to vitamin B12 deficiency、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展开 别名 恶性贫血、Addison贫血、B12缺乏性贫血、B12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未特指的B12缺乏性贫血
展开 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
血清维生素B12浓度<200pg/mL(148pmol/L),需在治疗前检测。
骨髓巨幼变证据 :
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巨幼红细胞>10%有核红细胞,伴"核-浆发育不同步"。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血液学改变 :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伴网织红细胞减少(<1%)。
全血细胞减少(三系减少发生率:红细胞90%,白细胞40%,血小板30%)。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
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手套-袜套样分布)。
脊髓后索受累体征(Romberg征阳性、振动觉减退)。
代谢标志物异常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5μmol/L)。
血清甲基丙二酸升高(>0.4μmol/L)。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两项即可确诊。
若仅满足血清维生素B12降低(<200pg/mL),需同时具备: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
同型半胱氨酸/甲基丙二酸至少一项升高。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确诊性检查]
A --> C[病因学检查]
A --> D[鉴别诊断检查]
B --> B1(血清维生素B12检测)
B --> B2(骨髓穿刺涂片)
C --> C1(内因子抗体检测)
C --> C2(胃液分析)
C --> C3(希林试验)
D --> D1(血清叶酸检测)
D --> D2(肝肾功能)
D --> D3(甲状腺功能)
判断逻辑 :
血清维生素B12检测 :
首要确诊依据,<200pg/mL有诊断意义,但需排除假性降低(妊娠、口服避孕药)。
骨髓穿刺涂片 :
巨幼红细胞>10%可确诊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MDS、红白血病鉴别。
内因子抗体检测 :
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胃炎(恶性贫血),需终身替代治疗。
希林试验 :
第一阶段异常提示吸收障碍,第二阶段正常则证实内因子缺乏。
血清叶酸检测 :
必须同步检测(正常值2-20ng/mL),排除混合性缺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清维生素B12 :
<200pg/mL :确诊维生素B12缺乏,需立即治疗。
200-300pg/mL :灰区值,需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甲基丙二酸确认。
同型半胱氨酸 :
>15μmol/L :反映功能性维生素B12缺乏,早于血液学改变。
甲基丙二酸 :
>0.4μmol/L :维生素B12缺乏特异性标志物,不受叶酸影响。
全血细胞分析 :
MCV>100fL :提示大细胞性贫血,需排除酒精性肝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小板<100×10⁹/L :反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出血风险增加。
内因子抗体 :
骨髓象 :
巨幼红细胞>10% :确诊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3-5天应出现"巨幼变逆转"。
四、总结
确诊核心 :血清维生素B12<200pg/mL + 骨髓巨幼变或代谢标志物升高。
病因诊断 :内因子抗体和希林试验是鉴别吸收障碍的关键。
监测要点 :治疗48小时后网织红细胞应上升,7-10天血红蛋白开始升高。
参考文献 :
WHO《营养性贫血诊断与管理指南》
《默沙东诊疗手册》(第20版)血液病篇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巨幼细胞性贫血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