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Unspecified Megaloblastic anaemia due to vitamin B12 deficiency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编码3A01.Z

关键词

索引词Megaloblastic anaemia due to vitamin B12 deficiency、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缩写VB12-DA、VitB12-DA
别名恶性贫血、Addison贫血、B12缺乏性贫血、B12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未特指的B12缺乏性贫血

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水平不足导致的一种血液疾病。该病的核心特征在于DNA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在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下,红细胞核成熟滞后于胞浆,产生形态异常的巨大未成熟红细胞(巨幼红细胞),同时伴有其他系统性症状。维生素B12作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反应以生成甲硫氨酸,并参与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其缺乏可导致DNA合成障碍和神经髓鞘结构异常,从而引发多系统损害。


病因学特征

  1.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 胃内因子缺乏:内因子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对维生素B12的肠道吸收至关重要。自身免疫性胃炎(如恶性贫血)、胃切除术或严重萎缩性胃炎可导致内因子生成减少或缺失,从而阻碍维生素B12吸收。
    • 小肠吸收异常:回肠切除术、克罗恩病累及回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可破坏回肠末端的维生素B12特异性吸收机制。
    •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可减少胃酸分泌,影响食物中维生素B12的释放;二甲双胍可能干扰回肠对维生素B12的摄取。
  2. 摄入不足

    • 主要见于严格素食主义者(因维生素B12仅天然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及老年人群(与胃酸分泌减少、饮食结构单一或消化功能减退相关)。
  3. 遗传因素

    • 先天性转钴胺素II缺陷症等罕见遗传病可导致维生素B12转运或代谢异常,即使摄入充足仍出现缺乏表现。

病理机制

  1. 造血系统异常

    • 维生素B12缺乏使甲基四氢叶酸无法转化为四氢叶酸,导致胸苷酸合成受阻,DNA复制延迟。红系祖细胞呈现“核-浆发育不同步”,形成巨幼红细胞。这些异常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无效造血),最终导致大细胞性贫血。
  2. 神经系统损害

    •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甲基丙二酰辅酶A蓄积,干扰神经髓鞘脂质合成,导致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表现为感觉异常、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协调异常。

临床表现

  1. 血液系统表现

    • 大细胞性贫血(MCV常>100fL),伴网织红细胞减少。患者出现乏力、苍白、活动后心悸及气短。部分病例可合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 神经系统表现

    • 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振动觉和位置觉减退、步态不稳(脊髓后索受累),严重者出现锥体束征(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
  3. 其他系统表现

    • 舌炎(舌乳头萎缩呈“牛肉样舌”)、食欲减退等黏膜增殖活跃组织受累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精神症状。

参考文献:《默沙东诊疗手册》、《巨幼细胞性贫血》(百度百科)、《带你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百家号)。

条目遗传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0
条目新生儿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1
条目低摄入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2
条目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
条目肠道疾病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4
条目药物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5
条目其他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1.Y
条目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1.Z
{if($request->host(true)=='www.familydoc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