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接触性荨麻疹Contact urticar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0:35
编码EB01.3

关键词

索引词Contact urticaria、接触性荨麻疹、非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职业性非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植物引起的荨麻疹
缩写CU、接触性荨
别名接触性风团、接触性皮疹、接触性过敏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皮肤激发试验阳性
      • 通过点刺试验(prick test)或开放涂抹试验(open application test)再现典型风团反应(直径≥3mm的红斑风团)。
      • 需在专业医疗环境下操作,避免严重过敏反应风险。
  2. 必须条件

    • 典型症状出现时间:接触可疑物质后10-60分钟内出现瘙痒性风团。
    • 症状可逆性:脱离接触源后1-6小时内皮损消退(非免疫型)或24小时内消退(免疫型)。
    • 排除其他荨麻疹亚型:排除物理性/胆碱能性荨麻疹(通过病史和诱发试验)。
  3. 支持条件

    • 血清学证据
      • 免疫型: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0.35 kU/L)。
      • 非免疫型:组胺释放试验阳性(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20%)。
    • 组织病理学特征
      • 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脱颗粒(≥10个/高倍视野)。
    • 接触史关联性
      • 明确接触已知致敏原(如乳胶、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接触性荨麻疹辅助检查] --> B[病史采集] A --> C[体格检查] A --> D[实验室检测] A --> E[诱发试验]

B --> B1(接触物类型) B --> B2(暴露时间-症状关系) B --> B3(既往过敏史)

C --> C1(风团形态评估) C --> C2(黏膜受累检查) C --> C3(全身反应体征)

D --> D1[血清IgE检测] D --> D2[组胺释放试验] D --> D3[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

E --> E1[点刺试验] E --> E2[开放涂抹试验] E --> E3[光斑贴试验]

判断逻辑说明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清总IgE <100 kU/L >100 kU/L提示特应性体质,支持免疫型诊断;但正常值不排除非免疫型
抗原特异性IgE <0.35 kU/L ≥0.35 kU/L确认特定致敏原(如乳胶、镍),需结合临床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02-0.5×10⁹/L >0.5×10⁹/L提示Th2免疫应答活跃,见于免疫型或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
组胺释放率 <5% >20%表明肥大细胞直接活化,确诊非免疫型;5-20%需重复检测
类胰蛋白酶 <11.4 μg/L 急性期>11.4 μg/L提示全身性肥大细胞活化,需评估过敏性休克风险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确诊路径:典型接触-症状时序关系 + 皮肤激发试验阳性。
  2. 免疫型鉴别:依赖特异性IgE检测 + 延迟性症状(>30分钟发作)。
  3. 非免疫型确认:组胺释放试验阳性 + 速发型症状(<10分钟发作)。
  4. 严重反应预警:类胰蛋白酶升高需立即启动过敏急救流程。

参考文献
EAACI/GA²LEN荨麻疹指南(2022)
《中华皮肤病学杂志》接触性荨麻疹诊疗共识(2023)
ICD-11诊断编码:EB01.0(诱导性荨麻疹)

条目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EK10
条目皮肤划痕症EB01.0
条目寒冷性荨麻疹EB01.1
条目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EB01.2
条目接触性荨麻疹EB01.3
条目其他特指类型的诱导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EB01.Y
条目未特指的诱导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EB0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