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泰州路的青岛东方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目前却陷入了半停业的状态,而原因则是这里马上要迎来拆迁。公立医院拆迁都有政府补贴,全部财政拨款,但作为承担了部分社会医疗任务的民营医院在拆迁中该如何定位,如何补偿,却是一个盲区。
积极配合下的恐慌
近日进入东方医院的大厅,记者看到,偌大的大厅里鲜有人影走动,只有几个工作人员都聚在一起。“拆迁之后医院会不会裁人啊?”“搬迁之后没病人来咋办呢?”……这些疑问充斥在工作人员的交谈之中,这种恐慌的情绪在整个医院中不断蔓延。
作为青岛市最早进入的民营医院之一,东方医院在接到拆迁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了全院的动员会,做出积极响应,会上青岛东方医院董事长詹珍耀动员全体员工积极配合政府拆迁工作。但对于投资人詹珍耀来说,拆迁带来的巨大损失,如何保证员工利益,做到不下岗、不降薪成为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民营医院更是特殊中的特殊,一般把我们都定性为营利性,需要缴纳不少的税负,这也是很多民间资本削尖脑袋以委托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进入公立医院的原因,如果民营医院在拆迁中不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补偿,就会导致医院的倒闭,而最终员工下岗,在我们这里的700多个大病统筹的病人也就抓了瞎。”詹珍耀不无忧虑地表示。
公益与营利性之辩
民营医院是中国特有词汇,指非国有制所有的个人投资型营利性医院。
根据目前公布的拆迁补偿方案,东方医院将按照经营性单位获得补偿。这让东方医院几乎陷入绝境。詹珍耀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医院正常经营每月的营业额可以达到200万元左右,自拆迁的消息传出后,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下降到100多万元,而现在一天也就一万多的收入,一些慢性病患者存在担忧,怕治到一半就拆迁了。”
而这还仅仅是受拆迁消息影响的损失,实际的损失比这要大得多,“房租合同当时签了20年,每年62万元,现在还剩下13年,而现在据我们估算搬迁后的房租将达到一年300多万元。最关键的是广告费用,按照原计划,我们六年投入的广告费用就有六千多万,之后转入正轨,就无需大量投放广告,而搬迁后就得从头再来,这些我们都有发票可以作为证明。”在他的讲述中还不包括品牌无形资产。
${FDPageBreak}
让詹珍耀有些委屈的是,东方医院算不算完全的营利性机构:尽管是民间投资人,但东方医院却承担了部分社会医疗任务,医院承担的 700多个大病统筹病人就是最好的说明。医院刚建立的时候就一直主打“公益”牌,先后为市南区公益协会、市红十字会、省市慈善总会、老龄委等单位捐款,还专门设立60 万元专项公益资金,前后花费800 万元,其公益门诊更是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詹珍耀本人更是两次被授予“十大公益之星”荣誉,青岛市政府还授予青岛东方医院“青岛慈善奖”荣誉。为什么这些努力拆迁中都不算数呢?
拷问民营医院拆迁盲区
近年来,由于公立医院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将医疗资金的投入来源盯向了民间资本。据国家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近年来民营医院运行最好的年份,全国民营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 2.7% ,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的2.5% 。
尽管从相对数值来看,民营医院承担的诊疗人次数是较少的,但从绝对数值来看却不容忽视,单单东方医院一家就有 700 多名大病统筹的病人,八年经营形成的固定患群也不是小数。
作为市南区人大代表的詹珍耀曾经在市南区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个提案,民营医院是目前医疗资源的一部分,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这是肯定的。虽然部分民营医院确实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但部分规范的民营医院却又受到种种限制不能获得更大发展,政府应给予一定支持。而对东方医院来说,当前这种支持无疑应体现在拆迁补偿上。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民营医院的拆迁问题依然还是一个盲区。在当前鼓励民间资本的大背景下,对承担部分社会公益任务的民营医院,如何保障他们的拆迁利益,的确值得相关部门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