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南航空姐马昕瑶在母亲宫淑英确诊晚期肺腺癌后,毅然辞去月薪3.2万元的稳定工作,全程陪护母亲直至其离世。10月14日,马昕瑶在社交平台发布讣告:母亲宫淑英于2025年10月12日因病去世,终年53岁,10月16日在新疆阜康市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母亲确诊时已发生骨转移,治疗多次失败。马昕瑶在社交媒体记录护理经历,称“不后悔,工作可以再找,妈妈只有一个,很珍惜这段最后时光”。为减少感染风险,她学会注射技术在家为母亲输液;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自己数次住院。为给母亲留下美好回忆,她带父母赴北京、澳门旅行,并学习烹饪补充营养。母亲最终选择放弃过度治疗回家休养,女儿全程陪伴。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对肺癌早筛、临终关怀及家庭支持体系的深度讨论。
肺腺癌早期无症状?早筛很有必要!
肺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的40%-50%,多发于女性及非吸烟者,与EGFR等基因突变相关。约70%患者确诊时已到局部晚期或转移,因早期常无症状。宫淑英确诊时癌细胞已转移至骨骼,失去手术机会。低剂量螺旋CT(LDCT)是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筛查手段,敏感度比胸片高3倍,辐射量仅常规CT的1/5。建议年龄≥50岁、有家族肺癌史、长期接触二手烟或空气污染的高危人群每年筛查。宫淑英虽不吸烟,但长期居住空气污染较重的北方城市,属筛查目标人群。
晚期肺癌治疗难,家庭护理挑战大!
晚期肺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15%。主要手段包括姑息化疗(约30%患者因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无法耐受)、靶向治疗(EGFR突变患者用奥希替尼生存期可延至18-24个月,但存在耐药问题)及免疫治疗(仅对约20%的PD-L1高表达患者有效,年费约20万元)。家庭护理面临三大挑战:骨转移疼痛需规范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但家属常因担心成瘾延误用药;约60%患者出现恶病质,需肠内或静脉营养维持;超50%患者伴发抑郁,要求家属掌握倾听技巧。马昕瑶通过培训掌握疼痛评估工具,协调社区医院提供居家安宁疗护,但因经济压力中断靶向药治疗,凸显医疗资源获取困境。
重大疾病冲击家庭,这些应对策略要知道!
晚期肺癌年均治疗费10-30万元,使用进口靶向药自费部分可达家庭年收入3-5倍。建议通过商业健康险补充保障,选择覆盖靶向药的特药险;企业应完善重大疾病弹性工时政策,避免员工被迫辞职。护理者抑郁风险比常人高2.3倍,需定期接受心理评估与团体辅导。医疗机构应建立多学科团队提供用药指导及临终伦理咨询,社区可设立“喘息服务”为照护者提供临时支持。马昕瑶的经历警示我们:需加强肺腺癌早筛,建立家庭全周期健康管理,完善社会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