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和补钙太多有关。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补钙得讲科学,不能盲目多补。接下来我们从身体代谢的角度说说过量补钙的风险,再教大家怎么科学补钙。
补太多钙,身体会出什么问题?
人体每天需要的钙量是有标准的:成年人每天推荐吃800~1000mg,老年人得增加到1200mg。如果吃的钙超过了这个量,没被吸收的钙会和食物里的草酸、磷酸结合,变成难溶解的钙盐。这些钙盐会让肠道里的大便变干,还会减慢肠道蠕动,容易引起便秘。
即使肾功能没问题的人也得注意——70%~80%的肾结石都是草酸钙型的,补太多钙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有研究发现,长期补太多钙的人,得肾结石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不少。
怎么补钙才科学?记住这3点
先从食物里补,比吃补剂好
天然食物里的钙更容易被身体吸收。比如100ml牛奶大概有125mg钙,每天喝300ml就能满足一天的基础需求;豆腐、芥蓝、羽衣甘蓝这些深绿色蔬菜里的钙,比碳酸钙补剂吸收得更好。
一次别补太多,分几次吃
一次补钙别超过500mg,因为肠道吸收钙有“上限”,多了也吸收不了。最好把一天的量分成几次吃,而且饭后吃更好——胃酸能帮着溶解钙,吸收得更充分。
搭配这些习惯,钙吸收更好
适量运动能让钙吸收得更有效。有研究发现,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快走,能让钙的利用率提高18%左右;维生素D能帮着钙吸收,平时多晒晒太阳(注意别晒伤),或者吃点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深海鱼、鸡蛋黄)就行。
特殊人群怎么补?看这里
不同阶段的人,钙需求不一样:
- 儿童青少年: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一点钙,每天1000~1300mg,尽量喝牛奶或者吃钙强化的食物(比如钙强化麦片);
- 孕期女性:胎儿长骨骼的时候,每天需要1200mg钙,建议选含维生素D的复合补剂;
- 更年期女性:这个阶段骨量丢得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柠檬酸钙这类容易吸收的补剂;
- 肾功能不好的人:要定期查血钙,碳酸钙之类的补剂得小心用。
补钙别盲目,先做这些评估
2023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明确说,补钙得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做。比如可以查24小时尿钙——要是尿里钙排得多于300mg/天,就得小心补太多了。
另外,人体里的钙、磷、镁得保持1:0.8:0.4的平衡,只补钙会打破这个平衡,所以得注意整体饮食均衡,别只盯着钙补。
要想骨骼健康,关键是吃对饭,别总想着靠补剂。钙吃得合理,再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适量运动、多晒太阳),才能真正补到点子上。建议大家定期做营养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补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