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是哺乳期妈妈常遇到的感染性问题,发病时的发热、咽痛让很多妈妈犯难——既要缓解自己的不适,又得保证宝宝吃奶安全。这种炎症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喉咙黏膜会发红肿胀,扁桃体变大甚至有分泌物,还可能伴随发烧、咽东西费劲等全身症状。
识别感染预警信号
典型表现是突然嗓子疼,咽口水都难受,体温一般超过38℃;张开嘴能看到喉咙发红,扁桃体肿大,上面可能有小滤泡或脓点。有的妈妈还会声音哑、下巴底下的淋巴结肿起来。要是一直高烧,可能影响奶量,严重时会脱水,得留意尿量够不够、皮肤是不是干巴巴的。
综合管理三大原则
1. 发热管理策略
体温超过38.5℃时先试试物理降温,用32-34℃的温水擦脖子、腋窝这些大血管多的地方就行。千万不能用酒精擦,不然会刺激皮肤,还可能让酒精进入身体。
2. 哺乳期安全用药
有些抗生素(比如常用的青霉素类)虽会少量进入乳汁,但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哺乳期可以谨慎用。用药要记住三点:先选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按疗程用够,一般10-14天;尽量喂完奶马上吃药,减少宝宝吃到的药量。
3. 局部症状缓解
可以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次含15秒,一天4-6次。别用含酒精的漱口水,会刺激口腔黏膜。
护理实施五大要点
- 液体补充
每天要喝够2000-2500毫升水,可交替喝温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别一下子喝太多,要小口慢慢喝,避免吐。 - 膳食管理
急性期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蒸蛋羹、土豆泥。食物温度控制在35-40℃,别吃辣的、硬的,不然会戳到喉咙更疼。 - 环境调控
家里温度保持22-25℃,湿度50%-60%。用超声波加湿器的话,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泡一泡水槽,防止细菌滋生。 - 哺乳时间调整
根据药物半衰期改哺乳间隔:短效药尽量吃药前喂奶,长效药选晚上间隔长的时候吃。平时用吸奶器吸奶,保持奶量和乳腺通畅。 - 病情监测
每天记体温变化、嗓子疼程度(用VAS评分法,0分不疼、10分最疼)、进食量和哺乳次数。重点看:发烧是不是超过3天?咽东西是不是越来越费劲?有没有突然呼吸费力?
就医决策路径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发烧超过3天没退,或体温超39.5℃;嗓子疼得没法吃没法喝;呼吸急促、脖子发硬像被压着。看病时要主动说:平时多久喂一次奶、每次喂多久;已经用了什么药、用了多少;奶量有没有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
- 实验室检查
建议做咽拭子快速链球菌检测,阳性再用抗生素。别随便用广谱抗生素,不然容易耐药。 - 暂停哺乳的情况
用了甲硝唑这类哺乳期禁忌药,或得脓毒症需要输液治疗时,要暂时停喂奶。 - 心理调节
让家人多帮忙,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可以试试冥想、慢慢放松肌肉缓解焦虑,这样能保持催乳素正常,不影响奶量。 - 康复监测
治疗期间每周查一次喉咙,看体温是不是回到36.5-37.5℃,喉咙红不红,扁桃体分泌物有没有变少。最好准备个本子,记吃药时间、喂奶间隔和症状变化,给医生看更清楚。
只要按这些方法系统管理,大多数妈妈7-14天就能好,既能缓解自己的难受,又能保证宝宝吃奶安全,实现母婴健康双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