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疼了别慌!分阶段止痛法降低痛苦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1 12:40:21 - 阅读时长2分钟 - 883字
通过解析龋齿发展阶段与临床处理技术,系统说明补牙疼痛感知的决定因素,提供科学应对方案,帮助读者消除治疗焦虑,掌握护齿主动权
龋齿补牙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炎局部麻醉口腔护理疼痛管理牙齿修复牙科治疗
牙齿疼了别慌!分阶段止痛法降低痛苦

牙齿表面覆盖着人体最坚硬的“铠甲”——牙釉质,厚度大概2-3毫米,像天然保护层一样守着牙齿。可一旦酸性物质突破这层铠甲,龋齿就会慢慢“啃食”牙齿结构,而不同阶段的蛀牙,带来的疼痛感觉大不一样。

浅龋阶段,蛀牙只伤到牙釉质层。因为牙釉质里没有血管和神经,所以这时候牙齿就算有点坏,也不会觉得疼——就像冬天冻到的白菜,表皮有点伤,但根本没感觉。

等龋坏突破牙釉质,钻进下面的牙本质,就到了中龋阶段,情况立刻变了。牙本质里藏着好几万根细得像头发丝十分之一的小管,这些小管直接连到牙髓里的神经,像一条条“疼痛专线”。这时候喝口冰饮料、吃口酸水果,刺激都会顺着“专线”传到神经,让人突然觉得短暂刺痛。

疼痛感知的临界点

到了深龋阶段,疼痛会突然“升级”——腐坏的地方离牙髓只剩一层薄薄的牙本质,就像屋顶漏雨快渗到屋里一样。这时候牙髓特别容易暴露,稍微碰一下坏牙,都可能疼得跳起来。现在牙科会根据蛀牙深浅用不同的止痛方法:浅龋处理基本不疼;中龋用冷喷雾之类的表面麻醉;深龋就用局部浸润麻醉,帮人减轻痛苦。

科学应对疼痛的三大法宝

  1. 动态监测:用数字化龋齿检测仪,通过激光荧光就能精准测出龋坏有多深,而且不用碰到牙齿,能减少八成的刺激感,准头也有93%。
  2. 舒适化治疗:用橡皮障把坏牙隔离起来,再配合笑气镇静,能把疼痛从“比较疼”(6.8分)降到“几乎不疼”(1.2分),怕疼的人也能放松完成治疗。
  3. 术后护理:用脱敏牙膏加上低能量激光照射,能把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封起来”,连⽤两周,牙齿敏感能减轻七成多。

疼痛背后的警示信号

如果突然没原因就剧烈牙疼,或者冷热刺激后疼得超过10分钟,可能已经变成不可逆的牙髓炎了。这时候的疼痛会变样——从偶尔刺痛变成持续跳痛,甚至脸和下巴都肿起来。这种情况得先做根管治疗,把感染的组织清干净,之后再补牙修复。

其实,蛀牙的疼都是“预警信号”,预防才是最关键的。平时要做“系统防护”:每半年去口腔科查一次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吃完东西及时清理牙缝;如果后槽牙的窝沟很深,做个窝沟封闭能降低85%的蛀牙风险。只要把预防做到位,就能少受牙疼的罪。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