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总把“犯困”归给熬夜加班,但要是总睡不够、老想睡,可能得警惕心脑血管是不是出问题了。研究显示,长期觉得累的人里,不少都有血管功能异常——要是血管有这几种变化,可能说明大脑正在缺氧。
血管出问题的三大“提醒信号”
1. 血管变“硬”,供血跟不上
血管壁会跟着年龄增长慢慢“老化”,再加上抽烟、吃太油、久坐这些坏习惯,血管里会堆油脂,让管腔变窄。有数据说,动脉硬化的人,脑部供血量比正常人少15-20毫升/分钟。这种变化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有的还会出现“看东西模模糊糊”的感觉。
2. 血液变“稠”,流得慢
血脂高的人,血液会变稠、流动速度减慢——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超标的时候,血流速度可能慢40%。大脑供氧效率跟着下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餐后更困”“上班老打哈欠”,其实是身体在“被迫省氧”。
3. 心脏泵血弱,大脑“断电”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泵血量会减少20%-25%,研究发现早期患者里68%都有大脑供血不足的问题。典型表现是“早上起来总觉得累”“运动后头晕加重”,像给大脑装了个“间歇性断电开关”。
做好这3步,守护血管健康
1. 定期检查,早发现问题
40岁以上的人,建议定期做颈动脉超声(看血管有没有斑块)、动态血压监测(查血压波动)和血脂全套(包括坏胆固醇、好胆固醇、甘油三酯),建个“血管健康档案”;每半年查一次血管内皮功能(反映血管弹性)。
2. 3个习惯,帮血管“减龄”
- 吃对饭:跟着地中海饮食吃——饱和脂肪(比如肥肉、奶油)占总热量不超过7%,多吃深海鱼、坚果补充ω-3脂肪酸(帮血管“软”下来);
- 动起来: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5%;
- 睡够觉:尽量保持“22点-6点”的睡眠周期,深度睡眠时血管修复效率能提高30%。
3. 记“困意日记”,盯紧异常
可以写本“困意日记”,记录这4点:①每天犯困的时段(晨起/餐后/午后);②困多久;③有没有伴随头晕、耳鸣、手脚麻;④是不是在密闭空间(比如地铁)里。要是突然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嗜睡”,得立刻去医院——可能是脑血管事件的信号。
这些误区别踩
× 别乱吃“血管保健品”:市面上很多保健品成分虚标,真要调理得找正规医院;
× 别依赖咖啡因“提神”:一天喝超过400mg咖啡因(约2-3杯咖啡),可能加速血管硬化,要注意看饮料成分表;
× 别忽视压力:长期焦虑会让血管异常收缩,必要时要做心理评估,综合调理。
血管健康得“系统维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专业血管功能检测。身体的每一个“犯困”信号都是提醒——早点认出异常、用科学方法调整,才能让心脑血管正常“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