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压计显示160/90mmHg时,按照临床标准,已经到了高血压2期(中度)。这说明血管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高了40%以上,长期这么高可能会引发全身的健康问题。下面从身体变化、哪些因素能控制、怎么干预以及危险信号这几个方面来说说。
血压高对身体的影响
- 心脏变“累”
心脏得比正常情况更用力地泵血,才能维持全身血液循环,时间久了,冠状动脉内壁受损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有数据显示,这类人群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了)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倍,而且血压越高,心肌肥厚(心脏肌肉变厚)的可能性越大。 - 脑血管变“脆”
长期高压会让脑部的小动脉变硬、变脆(医学上叫“玻璃样变性”),血管弹性变差,长出动脉瘤的风险也会上升。如果血压波动太大,超出脑血管自己能调节的范围,就可能导致脑部供血突然异常,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 肾脏慢慢“受伤”
肾小球里的毛细血管承受的压力会升高,一开始可能会出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不好的问题,后期可能发展为肾小球硬化(肾脏组织纤维化)。有调查发现,高血压级别越高,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肾脏早期受损的信号)的人越多。
这些因素能控制,赶紧改
现代生活里很多习惯会让血压升高,而且能调整:
- 吃盐太多:每天吃的钠超过5克(相当于12克盐),会让血管平滑肌更容易收缩,升高血压;
- 代谢有问题:腰围超标的人,交感神经会更兴奋,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胰岛素抵抗(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 睡眠不好: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夜间血压可能不会像正常人那样下降(医学上叫“非杓型血压”);
- 注意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血压总控制不好,要检查是不是有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这些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综合管理,把血压“降下来”
-
吃对饭
- 试试DASH饮食(一种辅助降压的饮食模式):每天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相当于7.5克盐),多吃含钾、镁、钙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低脂奶;
- 控制体重:可以记饮食日记或找营养师评估,把BMI(体重指数)保持在18.5到24.9之间;
- 少喝酒:男性每天酒精不超过25克(约等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白酒),女性不超过15克。
-
动起来
- 有氧运动: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最大心率大概是220减年龄);
- 力量训练:每周3次循序渐进的阻力训练,重点练下肢肌肉,能改善外周血管的阻力;
- 拉伸锻炼:每天做10分钟动态拉伸,比如扩胸、压腿,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测血压要规范,定期查指标
- 家庭测血压: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测之前先坐5分钟,坐直了测右上臂;
- 动态血压监测:如果是“白大衣高血压”(一到医院测就高,在家正常)或“隐匿性高血压”(在家高,医院正常),要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定期检查:每3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看肾脏有没有受损)、颈动脉超声(看血管有没有硬化)、心电图(看心脏情况)。
-
吃药要听医生的
- 刚开始吃药:医生会根据患者有没有其他病(比如糖尿病、肾病),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者利尿剂这些药;
- 联合用药:如果一种药控制不好,可能会加用另一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
- 调整剂量:根据血压情况,每4-6周调整一次药量,别降得太快,不然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够。
出现这些情况,马上送医院
如果有以下症状,赶紧打120或去急诊:
- 突然剧烈头痛,还吐、意识模糊;
- 胸痛超过15分钟,含硝酸甘油也没缓解;
- 一侧胳膊腿没力气、说话不清楚;
- 晚上突然喘不上气,得坐起来才能好点。
其实高血压2期并不可怕,临床研究显示,只要规范管理,70%-80%的患者半年内就能把血压降到目标值(<140/90mmHg)。关键是要长期坚持:调整生活方式、规律测血压、按时吃药,还要保持心情好,多和家人朋友聊聊。把这些做到位,就能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