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后的护理是影响恢复的关键,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每一步都有细节需要注意。接下来我们分术前、术后24小时和康复加速三个部分,跟大家说清楚具体怎么做。
术前三重准备:让身体进入最佳状态
皮肤管理:手术区“清场行动” 术前三天要特别关注手术区域的清洁,医生会标记穿刺部位(常见于手腕或腹股沟)。建议用医用电动剃毛器代替传统剃刀处理毛发,既能减少皮肤划伤风险,又能降低术后感染概率。备皮后可以正常沐浴,但水温要保持在38-40℃之间,避免用刺激性沐浴露。
生活技能特训:卧床期生存指南 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前3天需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尝试平躺着用便携尿壶、调整翻身姿势。家属可以协助准备防褥疮气垫,同时练习“三步移动法”——先侧卧再屈膝,最后缓慢坐起,这套动作能降低术后体位性低血压风险。
术日着装注意事项 手术当日的着装藏着大学问:桡动脉穿刺者要反穿上衣(纽扣位置调换),这样术后手臂固定时不会压迫血管;股动脉穿刺者只需穿宽松病号裤,避免穿脱时牵拉伤口。特别提醒:务必摘除所有金属饰品,连隐形眼镜也要提前取出。
术后黄金24小时:并发症预防要点
体位管理:科学卧位指导 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需保持下肢伸直12小时,建议在膝下垫薄枕维持15°微屈位。医护人员会定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若出现下肢麻木、皮肤发白等情况需立即按呼叫铃。此时可进行握拳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严禁自主抬高患肢。
造影剂清除:肾脏保护措施 术后24小时内要排出大部分造影剂,建议采用“阶梯式饮水法”:每小时饮用200ml温水(总摄入量控制在1500ml内)。医护人员会记录每小时出入量,若尿量<30ml/h需警惕急性肾损伤。
伤口监控:早期预警信号识别 术后24小时内需每2小时观察穿刺点,正常情况仅有轻微肿胀。若发现以下异常需立即报告:渗血范围超过3cm×3cm、局部搏动感、下肢肿胀差超过2cm。护士会使用专用加压绷带进行“8字包扎”,患者切勿自行调整松紧度。
康复加速器:现代护理新理念
疼痛管理:多模式镇痛方案 目前推荐“冰敷+体位调整+心理疏导”的联合镇痛法。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温度15℃左右的冷疗袋间歇性敷在穿刺部位,每次不超过15分钟。配合深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能有效缓解焦虑带来的疼痛敏感。
早期活动:渐进式康复计划 术后6小时可尝试坐起,但需遵循“三分钟适应法则”:先抬高床头30°保持1分钟,再增加至60°维持1分钟,最后完全坐直。次日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5分钟床边活动,运动强度以Borg评分≤13分为宜(自觉稍费力程度)。
营养支持:术后膳食金字塔 首日饮食需遵循“流质-半流质-软食”的渐进原则,推荐藕粉羹、蒸蛋羹等低渣食物。蛋白质摄入建议采用1.2g/kg体重标准,优先选择清蒸鱼、鸡胸肉等优质蛋白。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K(如西兰花、菠菜),有助于凝血功能恢复。
手术前后的护理看似繁琐,核心都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只要跟着医护人员的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和康复训练,就能帮助身体更快回归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