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是孩子常见的症状,呼吸时会发出像吹哨子一样的高调声音,这往往意味着呼吸或循环系统出了问题,需要及时找医生区分原因。国内学龄前儿童的喘息发生率不低,但大部分情况是可以缓解的。
心肺结构异常引发的喘息特征
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因为心脏结构发育异常,常出现呼吸方面的问题。如果有心室间隔缺损或心脏瓣膜关不严的情况,会导致肺部血液循环压力升高,表现为活动后气喘、吃奶或吃饭时呼吸费劲。医生检查时可能会摸到胸口有震颤感,或发现心脏比正常大,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发作时呼气时间变长,肺功能检查会显示气道堵塞但能缓解。医生诊断时会结合症状是否时好时坏、有没有过敏史,以及肺功能的变化,4岁以上孩子可通过肺功能检测明确诊断。
呼吸道感染相关喘息特点
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都属于感染性呼吸道疾病,表现有明显区别。支气管炎主要是咳嗽伴痰响,医生用听诊器能听到肺里有散在的干啰音或湿啰音;肺炎的孩子会发烧、呼吸变快,血氧饱和度可能下降,拍胸片能看到肺部有实变或炎症浸润的影子,抽血检查会发现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家庭护理与病情监测要点
护理时可以把孩子上半身垫高15-30度,有助于改善呼吸;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比较好,太干会加重气道干燥,太湿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家长要学会观察呼吸困难的信号,比如胸口、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凹陷(三凹征)、鼻子扇动、嘴唇发紫,有条件的可以用脉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
就医指征与诊断流程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1. 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超过5分钟;2. 明显呼吸费劲(比如肚子或肩膀用力呼吸);3. 精神变差(比如不爱动、不说话);4. 家庭护理后症状持续加重。
医生接诊后通常按四步诊断:第一步听肺,区分是局部还是整个肺部呼吸音异常;第二步测血氧,连续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第三步拍胸片,评估心肺结构;第四步抽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二级预防措施
做好三点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1. 过敏原管理:尘螨过敏的孩子用防螨寝具,花粉季节少出门;2. 免疫调节: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保证维生素D水平合适;3. 环境控制: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家里PM2.5浓度最好低于75μg/m³。
孩子出现喘息不用过度慌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先做好家庭护理和观察,有紧急情况及时就医,平时坚持预防措施,就能帮助孩子减少发作、尽快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