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揉鼻子,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过敏性鼻炎,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容易被漏诊的鼻部问题——鼻前庭炎。这种发生在鼻孔边缘的炎症,一开始常以“鼻子痒”为信号,却可能让孩子持续难受,得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应对。
鼻前庭炎的症状有明显的阶段特点。急性发作时,孩子会觉得鼻翼疼,尤其是碰鼻子或擤鼻涕的时候更疼,这时看鼻孔周围的皮肤,会发红、肿胀,有的还会出现小裂纹或浅表的破溃;到了慢性阶段,孩子会总觉得鼻子周围有灼热感,皮肤干巴巴地发紧,忍不住老抓挠,时间长了鼻翼皮肤会变厚变硬,鼻毛变得稀疏,甚至结出痂皮。要注意的是,急性和慢性可能交替出现,给判断症状增加难度。
确诊得找耳鼻喉科医生帮忙。医生会用无菌棉签轻轻触碰鼻前庭区域,测试孩子的触痛反应,还会用皮肤镜观察细微的病变。如果孩子反复发作,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过敏原筛查和免疫功能评估——因为临床数据显示,部分慢性鼻前庭炎和过敏体质有关;还有研究发现,儿童鼻前庭的菌群失衡会导致炎症反复,所以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菌群检测来明确病因。
家庭护理里有三个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第一个是“过度清洁”:有些家长用酒精反复擦孩子的鼻子,反而破坏了皮肤的保护屏障,正确的做法是用生理盐水浸湿棉签,轻轻清洁,一天不超过2次;第二个是“保湿选错”:冬天用油脂类护肤品时,别选含香精的,用无菌凡士林就好;第三个是“环境太湿”:加湿器的湿度要控制在50%-60%,太潮湿的环境会让细菌更容易滋生。
预防复发得建立一套防护习惯。首先要教孩子“鼻部三不原则”:不抠鼻子、不揉眼睛、不共用毛巾;其次要养护鼻腔的微生态:每天早上用温盐水清洗鼻腔,配合益生菌喷雾调节菌群平衡;对于容易复发的孩子,按临床指南可以定期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增强鼻子的自洁能力;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B2和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坚果,有助于黏膜修复。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鼻部肿胀扩散到面颊、体温超过38℃、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或者常规护理3天还没改善。特别提醒:有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鼻前庭炎可能会快速发展成深部感染,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方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