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办公族的脊柱,常常要承受比人体原本设计能承受的大得多的压力。比如颈椎,低头时承受的压力会随着低头角度变大明显增加,这种力学变化正是30-50岁人群颈椎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腰椎作为人体主要的承重部位,椎间盘的退变从25岁后就会加速,而职业特点(比如长期久坐、弯腰)会明显影响退变的速度。
现在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有影像学数据显示,超过70%的颈椎病患者存在椎管结构的先天异常,这种先天问题加上后天的劳损,会一起压迫神经根,引发不适;腰椎病方面,85%的患者存在椎间盘水分代谢的问题,这种正常的衰老退变会直接削弱脊柱的缓冲能力。
在中医理论里,肾和骨骼健康关系很深。中医说的“肾”,其实包括了现代医学里内分泌和骨骼代谢调节的功能,肾的状态好不好,直接影响骨头里骨基质的更新速度。临床观察发现,40岁以上有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患者里,约65%符合中医“肾虚”的辨证类型。
现在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的代谢和脊柱健康关系很大。这种营养素的转化效率会受肾功能影响,而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比如更年期)又会进一步影响钙的吸收,所以这种复杂的代谢变化在更年期女性身上表现得更明显。
科学养护脊柱,要遵循有证据支持的方法:
- 体态管理:调整工作台的高度,让电脑屏幕刚好在平视的位置;用手机的时候,保持肘关节弯曲100-120度(大概是手臂自然抬起、不太累的角度)。每坐40分钟,就起来做一下颈椎的多方向运动,比如大家常说的“米字操”就很不错。
- 肌力训练:运动方面,蛙泳这种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很推荐;办公室里可以试试“靠墙静蹲”。不过运动方案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最好先问一下康复医生的意见。
- 营养干预:饮食上可以多吃点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补充维生素D要听医生的建议,平时也可以适当晒晒太阳,促进身体自己合成维生素D。
- 中医调理:艾灸肾俞、命门这些穴位可以当辅助,但一定要先让专业中医辨体质;不要自己随便用中药,所有治疗都要在正规医疗机构做。
脊柱健康还要学会“预警”:如果晨僵超过4周、走路姿势变怪、下肢放射性疼痛超过72小时,这些都提示要去做系统检查。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从事久坐、弯腰工作的,最好结合职业特点定期做颈椎MRI检查。
总的来说,维护脊柱健康需要全面的认识——既要注意脊柱本身结构的变化,也要关注全身的代谢问题。最好通过多学科医生的协作,制定适合自己的防护方案,把医学知识变成每天能坚持的健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