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问题,心脏发“信号”时,有的明显、有的藏得深,学会分辨和应对,能大大降低风险。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怎么看懂这些信号,以及遇到时该怎么做。
心脏报警信号:典型症状要识别
老年人如果犯心绞痛,心脏会给出很明确的“求救信号”——就像有只无形的手在胸口使劲挤,这种“压榨样疼”大多出现在胸骨后面或者心前区,范围差不多是成人拳头那么大。疼的时候,身体还会有本能反应:突然冒冷汗、心跳得快,有的还会恶心、想吐。
更要注意的是疼痛的“放射路线”——疼的感觉会沿着神经传,约60%的人会出现多部位疼:比如左肩背跟着疼、脖子发紧、下巴或牙齿发酸,甚至左手无名指发麻。这种“串着疼”的模式,是区分普通胸痛和心绞痛的重要特点。  
狡猾的“伪装者”:不典型症状要警惕
好多老年人的冠心病症状不“典型”。2023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说,65岁以上的患者里,约35%首发症状是不典型的。有的老人对疼痛没那么敏感,只觉得胸口隐隐疼或者闷得慌,像压了块棉花,很容易被忽略;还有更隐蔽的“沉默型心绞痛”——完全没有胸痛,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达28%。这类老人可能只觉得消化不良、上腹胀,不少人一开始去了消化科;还有的光是呼吸急促、特别累,常被当成是老了的正常反应。
症状识别三步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面对复杂的症状,教大家三个观察要点:第一看“诱发原因”——典型心绞痛大多是累了之后出现,休息3-5分钟能缓解;第二看“伴随表现”——如果出冷汗、头晕、呼吸困难,得特别警惕;第三记“发作规律”——连续3天出现差不多的症状,赶紧去医院。
家里可以用“疼痛地图”来记录:画张简单的人体图,标上疼的部位,记清楚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要是新增了放射疼,或者症状持续超过10分钟,立刻启动急救。特别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年体检一定要做心电图。  
科学应对指南:正确处置是关键
要是怀疑冠心病发作,记住三个关键步骤:3分钟内让患者停下所有活动,5分钟内按医嘱含服急救药,7分钟内联系急救车。千万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让患者平躺着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
最新的《中国胸痛救治专家共识》强调“黄金120分钟”——出现持续胸痛,立刻打120。基层医院要能及时做心电图,大医院得有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如果老人反复有消化道症状,建议做运动负荷试验,排查有没有隐藏的心绞痛。  
总之,老年冠心病的症状不全是“胸口疼”,不管是典型的压榨痛,还是不典型的胸闷、胃痛、乏力,都不能掉以轻心。记住“早识别、早求救、早治疗”,才能帮老人守住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