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照镜子发现脸肿了,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前一天水喝多了或者过敏,但其实这可能和心脏功能异常有关——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核心泵”,要是它的泵血功能受损,可能会通过水肿发出“预警”,而脸因为组织疏松,往往是早期表现部位之一。
心源性水肿的三大成因
1. 心力衰竭:循环“堵”住了
心脏像个“动力泵”,要是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好(比如得了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全身血液没法顺利流回心脏,静脉里的压力会升高。当压力超过临界值,血管里的液体就会渗到组织间隙,脸尤其是眼睑因为组织松,容易早期出现水肿。这类水肿的典型表现是晨起眼睑肿,还可能伴随脖子上的静脉鼓起来、躺着喘气费劲(端坐呼吸)等症状。
2. 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被“裹紧”了
心包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膜,要是它纤维化增厚,就像给心脏套了层“紧箍咒”,影响心脏舒张——心脏没法正常“放松”接收血液,心室里的压力会升高。这类患者除了脸肿,还会有腹水、肝肿大等全身静脉淤血的表现,水肿程度和体位有关(比如躺着可能更明显)。
3. 药物影响:循环“失衡”了
有些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改变毛细血管的前后阻力,导致静脉回流不畅。这种药物引起的水肿一般先出现在下肢,但也有部分人会脸肿,通常用药2-4周后出现,停药后会慢慢缓解。
怎么区分是不是心源性水肿?
脸肿了别慌,先做这几步简单评估:
- 按一按:用手指按肿的地方,要是凹陷超过2秒才恢复,可能是病理性水肿;
- 看时间:心源性水肿一般“晨轻暮重”——早上肿得轻,晚上因为白天站/坐时间长,血液淤积在下肢,脸肿会更明显;
- 看伴随症状:如果肿的时候还胸闷、气短,大概率和心脏有关;要是尿量变多/变少,可能是肾的问题;要是皮肤发红、发痒,更可能是过敏;
- 警惕危急情况:如果只有一边脸肿,还伴随嘴歪、手脚无力等神经症状,得立刻排查脑血管问题(比如中风)。
脸肿了先做这些事
发现异常脸肿,先做好这几点自我管理:
- 调整姿势:尽量半坐半躺,把头部垫高15-30度(比如用两个枕头),帮助静脉回流,减轻脸肿;
- 记“出入量”:每天记一下喝了多少水、排了多少尿(包括小便和出汗),尽量保持“进多少出多少”的平衡;
- 控盐:短期内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大概一个啤酒盖的量),避免吃咸菜、腌肉、方便食品等高钠食物;
- 记症状:详细写下水肿的时间(比如是清晨还是晚上)、持续时长(比如半小时还是一整天)、诱因(比如前一天有没有喝奶茶、吃安眠药);
- 立刻就医:要是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必须马上送急诊——这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晚了会有危险。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做哪些检查?
如果脸肿持续3天以上不消退,或者伴随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建议尽快去心内科就诊,重点做这些检查:
- 核心检查:心电图(看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心脏彩超(重点看“E/e'比值”——能直接反映心脏舒张功能好不好)、BNP/NT-proBNP检测(这两个指标升高,提示可能有心力衰竭);
- 辅助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排除肾病引起的水肿)、肝肾功能+电解质(看肝、肾有没有问题);
另外要注意:大概15%的心源性水肿患者同时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比如甲减),建议一起查甲状腺功能。
研究显示,突然脸肿的人里,38%会在半年内确诊“隐匿性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已经有问题,但还没出现明显症状。所以哪怕脸肿不疼不痒,也别不当回事。
总之,清晨脸肿虽然常见,但可能是心脏的“求救信号”。如果肿得突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随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早发现心脏问题,早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